《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1762077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邻家的星期四塘桥第一小学徐文婷 (033981014)教学目标: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生字“悉、凌、社、迁、循、栅、栏”,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悉尼人们热情友好及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使学生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说明 :邻家的星期四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 讲述了在悉尼市区,每个星期四凌晨是收垃圾的时间, 作者迁入新居的“第一个周三夜晚”、 “晚归的周三夜晚”、 “出远门的三个星期三”, 这三个特定的时间, 邻家都热心地提醒“我们

2、”不要忘记把一周的生活垃圾放到门外,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特别是小区环境“死寂”与“热闹”的对比描写: 小狗“汪比”前后两次不同的叫唤。从细节处反映出悉尼人很强的环保意识及对人的热情友好。以学生的情况来看,通过二年半多时间的学习, 基本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如查找工具书、词义辨析、词语搭配、选词填空、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动作演示等等,但不能因此而对字词教学放松,教师应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一些重点的字词 ( 或音、或形、或义 )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巩固学习方法,进一步训练词句的理解能力。三年级学生大多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但

3、能正确朗读并不等于能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要做到“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质疑、或联系上下、或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等理解课文的主旨,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流利,读出感情来。本文所讲述的内容,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现状有距离, 学生没有与悉尼这样高度文明的城市相类似的生活经历。 况且,悉尼对学生来说是那样的遥远与陌生。 对于垃圾的分类,对于定期收垃圾,这样文明、环保、节约能源的举措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虽然马路边也时不时的看到分类摆放“黄、 绿”两色的垃圾筒。 但我们在扔垃圾时真的按要求丢了吗?更多的恐怕是随手扔进垃圾筒,没有关注“黄

4、、绿”两色的区别。 作者陈先生作为一个旅居外国的中国人, 他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除了被悉尼人热情友爱和环保意识所感动外, 恐怕更多的是联想到自己的祖国,希望祖国也能像悉尼一样美丽、整洁,充满温馨。如何跨越文本与现实的距离,教师在文中与现实加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作者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 如果你是作者你可能联想到了什么?”从而使文本的主题思想升华,从文本中读出现实意义,同时还有一种隐隐的忧患意识。目标一: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生字“悉、凌、社、迁、循、栅、栏”,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的意思。本单元的目标就是继续学习理解词句,所以目标一突出了单

5、元目标的重要性。七个生字的读音基本是学生预习时解决了。 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时, 对生字的音、形、义各有侧重,如“悉”字重形,上半部不是“采”而是“撇加米”。 “栅”字重音,读“ zh”不能读 “ sh n”。而词义的理解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死寂”通过质疑, 找反义词, 在“死寂”与“热闹”情景的对比中理解; “循声”则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 在师生互动中理解; “纳闷”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理解词意。 “平息”通过找近义词“平静”,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我会联想些什么?”理解。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

6、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这句话的意思。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达到此教学目标,并非让学生一遍又遍重复机械地读,而是抓住文中的关键句、重点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品悟。如:第一节中重点学习第二句、第三句,通过抓“家家户户”、 “分开摆放”等词语,在读中感受悉尼人自觉的环境意识。 通过“死寂”、 “热闹”情景的对比, 在读中感受悉尼人对星期四的特别关注。 而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节则通过抓“纳闷”的词来完成填空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指导朗读好句子: “我正纳闷, 树后出现了女主人的笑脸,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 ”同时抓住了文章的细节描写, 在小狗“汪比”的两次不同的叫唤声处, 让学生联系上下

7、文展开想象, 指导朗读。在想象说话中悟出悉尼人的热情, 悉尼人强烈的环抱意识。 对于非重点段落则采用教师引 的方法来 理,做到重点突出,在重点 重 敲打。而非重点 淡化 理,提高 堂教学效率。 在不同形式的 中理解“唉, 本 是我 的星期四, 在整个儿或个 家的星期四” 句 的含 。目 三:通 抓重点 句体会作者 悉尼人 情友好及高度的 保意 的 ,使学生 悟保 境的重要。 于本 的情感、 度、价 的教学目 的 , 并非在教学行将 束 ,象征性点一下, 象一个 似的 上去。 而是体 在教学的全 程, 从新 的 入、整体感知 文到深入学 文到 全文, 可以 每个教学 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 甚至是重彩 墨地加以渲染。 如:通 抓小狗“汪比”前后两次不同地叫 , 学生 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小狗仿佛在 什么, 来体 悉尼人的 情及高度的 保意 ; 通 抓感 句“啊! ”、关 “ 了 ”,从 物来猜 人的行 ,最后 学生 系生活 想,从而使目 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