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51729881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PPT课件12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母体影响 线粒体遗传与其分子基础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第一节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Genetics): 又称为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主要涉及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 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tDNA),非孟德尔式遗传 non-Mendelian,核外遗传的特点:(1)遗传物质位于细胞器,通过细胞质传代; (2)非孟德尔式遗传;(3)母本的表型

2、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 (4)正反交(AB, BA)的结果不同; (5)不能对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遗传作图。,紫茉莉花斑性状遗传:,.紫茉莉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 花斑三种枝条,且白色和 绿色组织间有明显的界限。,杂种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与提供花粉的父本枝条无关。,控制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花斑枝条:,绿细胞中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叶绿体);,白细胞中只含无叶绿体的白色质体(白色体);,绿白组织交界区域:某些细胞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紫茉莉的花斑现象是叶绿体的前体(质体)变异而引起的。,.原因:,花粉中精细胞内 不含质体,上述三种 分别发育的卵细

3、胞无 论接受何种花粉,其 子代只能与提供卵细 胞的母本相似,分别 发育成正常绿株、白 化株、花斑株。,花斑现象:天竺 葵、月见草、卫矛、 烟草等20多种植物中 发现。,第二节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一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核质互作的遗传方式),草履虫的接合生殖,草履虫的自体受精,某些品系的草履虫能产生所谓的草履虫素,称放毒型;草履虫素会杀死不放毒的草履虫(敏感型)。,草履虫的放毒型既与细胞质有关,也与细胞核有关。 即必须同时存在:细胞质因子颗粒及细胞核因子K基因才能保持稳定的放毒性状。 放毒型纯合子为:KK + 敏感型纯合子为:KK, kk,草履虫素是卡巴粒产生的,但卡巴粒的存在有赖于核基因K的

4、存在,kk +卡巴粒是不稳定的。,1.果蝇CO2敏感遗传,二、果蝇的感染性遗传,无sigma ()颗粒-对CO2抗性(多数品系) 有sigma ()颗粒-对CO2敏感 原因: 胞质中的 颗粒,为感染性因子,可改变雌体对CO2 的敏感性,通过细胞质遗传,存在依赖核基因。,雌蝇敏感-后代敏感 雌蝇抗性-后代抗性,2.果蝇性比失调,正常果蝇:雌雄比例=1:1 性比失常:雄性比例50% 性比雌蝇:产生大量雌性后代的雌蝇,遗传方式:由胞质中螺旋体所引起,只传给雌体而不传给雄体 雄体早亡。,第三节母体影响,两亲本杂交,杂种只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并非都是母系遗传,有些是受母本核基因前定作用的结果,并非真正的细

5、胞质遗传。卵细胞是在母性核基因影响下,在母体内发育的。母体核基因对细胞质有时会产生一种前定作用,称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母性影响: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的遗传现象。,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母性影响的特点:,子一代表现型受母亲基因型的控制。,一 短暂的母性影响,麦粉蛾幼虫皮色的遗传,A :犬尿素形成、皮肤有色、复眼深褐色 a :无犬尿素形成、皮肤无色、复眼红色 野生型 AA aa 突变体 幼虫有色 幼虫无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 Aa 幼虫有色,成虫褐眼,表现野生型,P aaAa F1 1/2Aa 1/2aa 幼虫有色 幼虫无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但

6、当用子一代(Aa)与aa个体测交,其后代的表型则决定于有色亲本的性别。,Aa aa 1/2Aa 1/2aa 幼虫有色 幼虫有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若卵母细胞中有A基因存在,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不论基因型是A或a,它们的细胞质中都含有A基因的产物。在B组测交中,受精卵的细胞质多来自卵子,aa基因型幼虫的皮是有色的。但这种母性影响仍然是暂时的,因为个体缺少A基因,不能自身合成色素,随着个体发育,色素逐渐消耗,成虫时复眼已成为红色。,母性影响是通过细胞质而起作用,仍是核基因的遗传,因为母体细胞质中的色素物质是由其基因型决定的。,二、持久的母性影响:,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椎实螺是一种、同体

7、的软体 动物,每一个体又能同时产生卵子和 精子,但一般通过异体受精进行繁殖。,椎实螺即可进行异体杂交、又可单独进行个体的自体 受精。,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属于一对 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右旋(D)对左旋(d)显性,杂交试验:,.过程:椎实螺进行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 即右旋或左旋,F2均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 的分离。,正交反交,(右旋)DD(左旋)dd(左旋)dd(右旋)DD,F1 全部为右旋(Dd) 全为左旋(Dd),自体受精自体受精,F3 右旋 右旋 左旋 右旋 右旋 左旋,(DD)(分离)(dd) (DD)(分离)(dd), 如果试验只进行到

8、F1,很可能被误认为细胞质遗传。, F1的旋转方向同母本一致。,异体受精异体受精,F2 1DD2Dd1dd(均右旋)1DD2Dd1dd(均右旋),3 1 3 1,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遗传物质,核基因组,染色体,细胞质基因组,基因(核DNA),叶绿体基因组(ctDNA) 线粒体基因组(mtDNA),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原因:小菌落缺少一系列的呼吸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b和c),而合成这些酶的基因大多存在于线粒体上。小菌落基本上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存。,一、酵母的小菌落突变,酵母小菌落系统在研究核外遗传中

9、具有重要作用: 1)小菌落突变型丰富; 2)缺乏线粒体功能的酵母细胞仍能成活和生长。,1、核小菌落(nuclear petites) 小菌落 2、中性小菌落(neutral petites) 3、抑制性小菌落(suppressive petites),1、核小菌落(nuclear petites)/(segregational petites),一些小菌落在核基因组中有它们的突变基础,如线粒体蛋白的一些亚基是由核基因编码的。这些核小菌落突变型称为Pet-,Pet-突变体与野生型 Pet+杂交:,Pet-Pet+ Pet-/ Pet+ 二倍体,生成大菌落 减数分裂四分子 2(Pet+):2(Pe

10、t-)分离 孟德尔分离比,A a,2、中性小菌落(neutral petites),取名为中性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小菌落并不影响野生型。,Pet-Pet+ Pet+ 二倍体,生成大菌落 减数分裂四分子 4(Pet+):0(Pet-)分离,抑制小菌落对野生型产生影响,3、抑制小菌落(suppressive petites),Pet-SPet+ Pet-S/ Pet+ 二倍体 呼吸特性位于正常的和小菌落之间 减数分裂四分子 0(Pet+):4(Pet-S)分离,二、线粒体基因组, 多为裸露的双链DNA,呈环状,极少数为线状DNA(四膜虫); 各物种线粒体DNA的大小不一; 一个细胞内有多个线粒体,一个

11、线粒体内有多个mtDNA分子 (心、肝等每个细胞有上千个线粒体); mtDNA也进行半保留复制,通常与细胞分裂同步,但其复制 与核DNA的复制相对独立; mtDNA含编码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和蛋白质基因。,(一) 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性质,(二) 线粒体DNA组成,(三) 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 mtDNA含有能够编码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rRNA、 tRNA等的基因; 线粒体的遗传装置能够单独完成DNA复制、基因 转录、蛋白质合成和基因重组; 参与mtDNA的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及基因 表达的很多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对核基因具有 一定的依赖性。,表明: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四) 人类的线

12、粒体基因病,线粒体基因病遗传的特点:,(1) 突变mtDNA通过母亲卵子传递给子女; (2) 细胞质含多个mtDNA分子,纯质性线粒体基因病的症状 最为严重; (3) 传递突变的mtDNA的母亲既可以是纯质或异质性患者, 也可以是表型正常的异质性携带者。,第五节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1954年Rrth Sager等研究了单细胞藻类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 交配型由细胞核内一对等位基因mt+和mt-决定 野生型是链霉素-敏感型(sms)。 突变株具链霉素的抗性(smr)。 smr mt+ sm-s mt- 全部后代(95%)smr sms

13、mt+smr mt- 全部后代(95%)sms,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1)形状:环状的双螺旋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 不与组蛋白结合,具有典型的原核性质。 (2)大小:120Kb190Kb。 通常一个叶绿体中有150个DNA分子。 (3)结构:有单一序列和反向重复序列。,(一)叶绿体基因组,(二)叶绿体DNA的物理图谱及基因组成,陆生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基因数目,(三)叶绿体遗传系统与核遗传系统的关系,根据预测叶绿体蛋白有30004000种,叶绿体自身编码不足80种,其余均由核基因组编码。,叶绿体蛋白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种: 由叶绿体DNA编码,在其70S核糖体上合成,如psbA; 由核

14、DNA编码,在细胞质80S核糖体上合成,如LHCII; 由核DNA和叶绿体DNA共同编码,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由叶绿体DNA编码在叶绿体内合成,小亚基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内合成。,第六节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一 植物的雄性不育,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由于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不能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产生子代个体的遗传学现象。,细胞核不育性 细胞质不育性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1) 细胞核不育性,缺点:不易找到相应的保持系,(2)细胞质不育性,缺点:不易找到相应的恢复系,细胞核基因 R-可育 r-不育 细胞质基因 N-可育 S-不育,(3)质核互作不育,其中:

15、S(rr) :不育系 N(rr) :保持系 S(RR)和N(RR) :恢复系, 三系育种: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种的生产。,(4)二区三系育种,恢复系:即指能使雄性不育系的后代恢复其育性的品种或品系,就称之为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产生雄性可育的子代。,保持系:即指能够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品系,就称之为保持系。当它与不育系杂交,使不育系结籽并保持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如: S(rf rf) x N(rf rf) S(rf rf),不育系:即指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品系,称之为不育系,其遗传基础S(rf rf) 。, 二区: 保种区 制种区 S(rfrf) N(rfrf) S

16、(rfrf) N(RfRf) 不育系 保持系 不育系 恢复系 S(rfrf) S(Rfrf) 不育系 可育系,优点: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母本省去了大量的去雄工作,而且还有利于杂种种子的纯度。,植物雄性不育除表现为核-质不育型外,还表现为核不育型,如光敏核不育(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omic male sterile)。这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表现为孟德尔式遗传。,水稻专家袁隆平,二 高等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线粒体类质粒:玉米S型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发现S1和S2类质粒。,S1和S2类质粒在5端有一段同源序列,每个分子的两端均有一段IR(208bp),此IR与线粒体主DNA-、的区域同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