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51729552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历史试题(PDF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历史自测试卷(四) 命题人: 时间: 90 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选题(共 24 题,计 48 分) 1周灭商后, 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 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 惟惠之怀 ” , “ 天命靡常 ” 。这一思想()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2有学者认为 “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 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 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 大一统

2、 ” 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3 仓颉篇 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 社会上出现了 “ 仓 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 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4史记记载江南地区“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南朝宋书则载江南“ 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 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

3、策的影响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5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 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 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 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 。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7962 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

4、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 考官)为“ 恩师”“师门” ,也不能自称 “ 门生”。 此诏令旨在()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8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 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 “ 乡邑讼理不决者, 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 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 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2 9明代太函集记载了嘉靖年间商人朱云治经营制铁业的活动:“ 朱处士云治,字天铎,海阳 (安徽休宁县)新溪人也。从兄贾闽,盖课铁冶山中,诸佣人

5、率多处士长者 业大 饶。” 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B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C商业资本流向有所变化D民营冶矿业开始发展 10下表为 18701894 年中国进口鸦片和棉纺织品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18701894 年() 鸦片棉纺织品 同治九年到十三年 (18701874 年)的 五年平均数 进口 25987 万海关两, 占进 口货物总值 68869 万海关两 的 377%(居首位) 进口 21451万海关两,占进 口货物总值68869 万海关两 的 311% 光绪二十年(1894 年) 进口 29947 万海关两, 占进 口货总值 144233 万海关两 的 208%

6、进口 49653万海关两,占进 口货物物总值14233 万海关 两的 344% (居首位) A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方式B世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C列强对华出口贸易性质发生变化D中国的棉纺织业逐步衰落 11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到:“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 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 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意在表明 () A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12梁启超在1902 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

7、学说一文中,首次将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人;同 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 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从1918 年的第五 卷第五号开始,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系统研究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131928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 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 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 迫性或半

8、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 的“ 革命外交 ” 策略。这表明() 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141932 年 1 月 21 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 政府应该 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 ,“ 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 动的禁令 ” 。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3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B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 15下图为创作于1953

9、年的新年画 又増加了两分 (局部 ),描绘了一位年青的姑娘在麦收劳动 中表现优秀,获得了集体评工会增加的两个工分。这反映了当时() 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D互助劳动提升农民积极性 16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 年 1 月,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利改税 ” ,企业上缴 55%的企业所得税, 剩下的 45%根据企业 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17生活在雅典城

10、邦民主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 后者治于人。罗马法中也曾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B价值取向具有时代局限 C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D贵族阶层享有政治特权 18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 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 必需品 ” 的人购买 “ 体面 商品 ” ,使本来只买 “ 体面商品 ” 的人购买 “ 奢侈品 ”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

11、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91913 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 12 小时 8 分钟。当引进T 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 35 分。后来继续扩大T 型车装 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20英国学者 WC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提到:在牛顿的时代(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 代),光不再是弥漫、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 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

12、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作者在此强调自然科学取 代宗教地位() A科技发展促进理性传播B自然科学取代宗教地位 4 C宗教改革推动科技进步D启蒙运动消除愚昧无知 21下表为苏联1965 1975 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98088353 197516601228120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22下表为 20 世纪 60 70 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条约 1963 年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3、 1967 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 年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 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1972 年西方 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231971 年 5 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 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A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B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C改变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24巴黎圣母院的

14、大火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这场大火似乎也引发了法国人对本土历史遗产的 关注,维克多 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 小说也因此销量大涨。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A将美丑对照的原则运用到了极致 B以英雄为主题鼓励人们与命运斗争 C是一部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作品 D被后人称为法国“ 社会百科全书 ” 5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 年、 1639 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 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

15、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 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 今之人皆 知救荒,而不知救疫。” 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 等思想影响, 认为瘟疫是天神 “ 震怒” 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 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 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 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伦敦于 14991665 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

16、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 疫情, 1518 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 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 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 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 年伊丽 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 普通税 ” 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 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 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3 分) 6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近代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