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1726652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薛谭学讴长春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薛谭学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来源: 学科网ZXXK2. 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 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 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学情分析这篇课文选自列子,是在五年级学习文言文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再次与文言文相遇, 除了新鲜感,恐怕也有一些畏难情绪。 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语法等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 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薛谭学讴一文篇幅短小,文字比较浅显,课文有注释,降低了学习难度, 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本课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丰富语感的同时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释, 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教学难点: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巧妙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谁能给大家唱几句? (指名唱) 你是怎么会唱歌的?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学习唱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86 页)这个故事选自列子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2. 齐读课题。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

3、唱) “讴”就是歌唱。3. 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二、读通课文。1. 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 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2. 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 一读?(指名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 (板书 饯 衢 遏)谁会读?齐读。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3. 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 )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 好吗?(师范读)4. 练读。老师相信你们

4、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5. 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6. 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三、读懂课文。来源 :Zxxk.Com(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 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弄懂课文的意思。(二) 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三)汇报交流。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这样,咱们一块对着注释来理解句子, 你们边说老师边把它打在大屏幕上好不好?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说吧。谁来说?第一句:1. 生说。2. 觉得他有

5、没有没说清楚、具体、明白的地方?3. 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生补充)评价:你能推敲语言, 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4. 重点理解:于、向、跟。为什么不说“薛谭于秦青学讴”?“自谓”,谓在这里就“以为”的意思。两个“之”字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中有两个一样的字之,真是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常用“之、乎、者、也”来形容文言文的特点,就是因为它们在文言文中用得特别多,能说一说你们对这两个“之”字的理解吗?(生答)第二句:1. 生说。2. 补充、修改。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3. 重点理 解。于:“饯于郊衢”中的“于”与上句 的“于”意思相同吗?与古诗中的意思一样吗?一词多义,这就是汉语

6、的魅力。“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怎么解释?这句话是形容什么?(声音极具震撼力)第三句:1. 学生汇报。2. 同组的可以补充。3. 重点理解:乃:于是 、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们能想起曾经学过的哪句诗?意思一样吗?学知识能够由此及彼,这就叫融会贯通。谢:道歉,谢罪。平时我们常说的“谢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感谢)齐读课文。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经译成了一篇现代文, 数一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用 了多少字?和你们查的 一样吗?原文用了多少个字?我们看到现代文的特点是十分具体,你比较一下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 (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 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 传承文化,是我

7、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好,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美。四、拓展延伸。1. 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 却给了我们很多想象和补白的空间。 看到薛谭回来继续学习唱歌,秦青会说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2. 第二段。其实,原文中下面还有一段话,想看看吗?老师来读,你们结合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什么。 (师读故事)3. 说大意。谁能说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生说)基本意思说出来了,故事的确如此。4. 成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 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成语就来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哪些成语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8、、毛遂自荐、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那要是有人问你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薛谭学讴,意思是形容歌声或者是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真聪明,其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个成语,知道是哪一个吗?响遏行云,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把这两个成语记在书上。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1. 道理: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课文仅仅有五十一个字,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谦受益,满招损、知错就改)(板书:学无止境)短短五十一个字, 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 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 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 练习读课文。同学们,如果我们能

9、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 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 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 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3. 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4. 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 ,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六、背诵课文。1. 练习背。读得这么好,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自己先练练。来源 : 学#科# 网2. 指名背。谁来试一试?3. 齐背。这么多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背好吗?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读通 了古文,弄懂了它的意思,还有大部分同学把课文背下来了,收获真不小。今天晚上把这篇文言文背给你的家长,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好吗?作业:1. 搜集名言。2. 预习纪昌学射。自学提示:1. 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 弄懂课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具体、明白。2. 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轮流发言。 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或者为其他同学做补充。来源 : 学*科* 网来源 : 学*科*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