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1707679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敬请批评指正!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与以爱为主题组元的第二单元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系: 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 从而更加珍惜有爱的世界。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2、渡长江 这篇消息是 1949 年 4 月 22 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 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本文可以说是教材中的常青树,但以往它都是出现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也只注意新闻体裁的特点。新教材中,这篇文章成了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第一单元的开篇,因此教学中既要抓住新闻特点,也不能忽略战争主题。这两点也将构成教学的要点。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 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

3、。3、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4、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品味文章,激发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2、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因为学生初次见识这种体裁,而新闻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新闻, 把握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文章不仅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而且气势非凡,就连一则简短的消息也写得豪情万丈,雄浑有力。但要学生在短

4、时间内体会到这些,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初中阶段学习,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他们的思维也日趋成熟; 八年级是学生初中阶段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他们的思维与品德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另外,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教法与学法 :(过渡)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活起来,本课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

5、课堂教学。教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语文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教学中,我将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听录音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感悟作品内涵,模仿播音感受文章气势。以此来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的内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此类文体,加上历史知识缺乏,我将适时对文体知识、 历史背景资料进行精讲。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予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自主学习能有的放矢。学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通过读、品、议、悟、辩、入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值得学,为了学,服务

6、学的基本思想。我将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文体常识细读课文,回味历史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链接生活,珍惜幸福【环节一】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 08 北京奥运开幕式及神七升天精彩视频片段。然后设问:通过以上事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让学生讨论交流。 当下影响最深远的两件时事自然会引发学生对祖国日益强大的感慨。此时教师适时插入导语引出课题:回顾历史,上百年前的中国还只是一个任列强宰割的弱国。 是什么使我们祖国在短短百年间便跃居世界强国之列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这篇课文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答案。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无须让学生作答, 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答案展开这

7、段学习之旅,将有益于教学的展开。【环节二】由于初次学习新闻这种体裁,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能对这种体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 我将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生字词,并注音或解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荻港 锐不可当退 歼灭 要塞 溃、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概括文章内容。、在文中找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与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战场风云瞬息万变, 新闻报道总是能及时跟进。 读完本文后,你发现这一点了吗?设置第一个问题是为扫清阅读障碍,落实双基。完成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会发现新闻的标题与正文的第一、二句话可以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新闻

8、与其它体裁的不同;而第五问则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时效性。完成以上几题学生对新闻这一体裁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再介绍新闻的一般知识,学生对新闻这种体裁的特点感受也将更深。 于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也就顺利落实。【环节三】新课程讲究淡化文体, 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怎样才能在抓住新闻特点的同时又牢牢把握住本单元的战争主题?我设置了 “细读课文,回味历史”的环节。通过播放课件,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顺利过度到文章内容的教学上。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理清新闻的六个要素。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同时,设置这样几个探究问题:主体部分分几个

9、层次?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在对文章内容探究中, 学生透过作者的描述, 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透彻理解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原因。 至此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新闻的要素的达成也将顺理成章。【环节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语言极富特色。这样的好文章自然值得借鉴。 为此我设置了“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的环节。1 、找出以下三类数字:写人民解放军数量的写战线长度的写渡江时间的思考:透过这三类数字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西起九江, 东

10、至江阴”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从文中找到这些四字一句的短语,朗读品味由此形成鲜明而轻快的节奏。3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注意品味作者巧妙连用地名的手法。透过这些接连出现的地名,作者又在向我们展示什么?4 、除了以上几处,你还品味到了那些精彩的语言?这里的四个题目, 前三题择选文中三点较为突出的语言特色,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既要用心去感受、 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又能

11、够透过文中激情四溢的数字、 颇具雄风的选词和巧妙连用的地名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汲取养分。第四题则在鼓励学生大胆的走入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此以点带面, 诱导学生的题目设置, 将为攻克教学难点打下坚实基础。【环节五】经过对文本的充分阅读,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再上升一个层次。我设置了“链接生活,珍惜幸福”环节,此时适时开展这样的两个活动:1 、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你接到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至此,可呼应上课之初提出的“是什么使我们祖国在短短百年间便跃居世界强国之列呢?” 这一问题,相信人民解放军英

12、勇作战的场景会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2 、我是校园小记者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当堂讲评)如:我校田径运动场重修,今年九月可交付使用要求:标题醒目、恰当 内容绝对真实 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 语言简洁(阅读教学的终点是写作。 设置这个活动正是为了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另外,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远离战争的安定繁荣的国度里,书写今天,就是在书写幸福, 教师在指导讲评时可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如此,我们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在学生的心中洒下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名叫“珍惜” 。)作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 图书馆等途径收集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关的资料。并以“我

13、感受到了 ”的模式写下自己的体会。(课后布置这样一个作业, 一个方面引导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素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个方面则是对本堂课“链接生活,珍惜幸福”活动的一个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中, 我将新闻的主要结构部分与本课内容相结合,精简的板书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与本则新闻的内容。教学评价:本堂课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自学生熟悉的时事入手,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初读课文,了解文体常识环节则逆向而行, 先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闻中某些结构的作用,再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有效地达到了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细读课文, 回味历史环节自形象的背景介绍着手,引领学生在据文本回顾历史的同时悄然突破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议,在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空间的同时,可顺利攻克难点;链接生活,珍惜幸福环节则为本课做了情感的升华,呼应第一个环节,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整堂课上学生将由浅入难接受新的知识,领悟到革命先辈们英勇善战,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