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707678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

2、蝉鸣)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咏雪)B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列子杞人忧天)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论语子罕)D目似瞑,意暇甚。暇:闲暇。(狼蒲松龄)6下列各句中“

3、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C处处志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8(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9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至市,而忘操之B故时有物外之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D鞭数十,驱之别院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C忘路之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

4、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而去11(18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东区九年级下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上高空。 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B“当余之从师也”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一致。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这句话中“美”和“私”都属于形容词的意动法。D“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其善也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安知我不

5、知鱼之乐也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13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15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结友而别 B何陋之有 无丝竹之乱耳C阅十岁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但当涉略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6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6、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贤者能勿丧耳。B行道之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乐。C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D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如土石何1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1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温故而知新C万钟于我何加焉/今有人于此D以塞忠谏之路也/皆以美于徐公20下列语而中加

7、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B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C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D天子为动 (为动:为之打动。)21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逆流而上。(河中石兽纪昀)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候。(出师表诸葛亮)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可以。(小石潭记柳宗元)D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岳阳楼记范仲淹)23下列各句中

8、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242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2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C而:康肃笑而遣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长跪而谢之 民殷国富而

9、不知存恤C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D欲信大义于天下 曹操比于袁绍27对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A以:按照 B食:同“饲”喂养 C之:代词、指千里马 D临:面对28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B环而攻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以君之力 可以一战 D战于长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9下列关于课内文言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未果,寻病终”中的“寻”一字的意思是“寻找”B“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一字的意思是“靠近”C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一字意思相同。D“其人视端若寂”和“以其境过清”中的“其”一字词性不同。30(题文)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志犹未已/犹鱼之有水B比肩接踵/自比于管仲C遂用猖獗/贤能为之用D山水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31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C自康乐以来 不以疾也D欲界之仙都 水陆草木之花3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333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1、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B卒获有所闻 卒中往往语C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臣不胜受恩感激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34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日光下澈(清澈)B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矫首昂视(举)C缘溪行(顺着) 寻病终(随即)D选贤与能(同“举”) 男有分(职分)3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B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避也3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隶而从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对

12、联、题名并篆文 并怡然自乐D箬篷覆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C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38找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以君之力 不以疾也B惩山北之塞 丈夫之冠也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蝉则千转不穷 入则无法家拂士3939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险而民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C悉以咨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D中道崩殂 得道多助40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友人惭,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D其不善者而改之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