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51701462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八上《23核舟记》[王鸿云]【市一等奖】优质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运用想象再造核舟形象。2.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说明文基础,因此学习本文较容易。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运用想象再造核舟形象。教学难点: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新设计 一、导语设计“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说的就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微雕,今天我们继续欣赏以苏轼游赤壁为内容的这枚核舟。(板书文题、作者)二、字词检测1、解释重点字词:奇巧、绝类、诎、历历、了了2、翻译: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 、其人视端容寂。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5、技艺灵怪矣哉。三、听读:再识核舟(教师表演背诵)思考:核舟具体体现了王叔远微雕作品的什么特点?明确:奇巧;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四、再现核舟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较画作和原文,推选出最佳作品。2、依文评画,再现核舟。(事先按小组分配并完成画作,课上展示比较。学生在具体的参与中体验王叔远技艺的高超,画不离文,评不离文,在读、画、评中再现核舟。并体现作者的写作顺序。达到本科目标。)(其他同学来评画可以从优劣两方面评,作者本人也可以说说绘画时的感受,自己注意到了什么,依据是什么,表现什么有困难.)这一件件具体而微的物,一个个表情各异的人,真是“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啊,王叔远的技艺确实“奇巧”。当然

3、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细致观察,他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的人、物雕像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刻画传神,细致入微。我们才得以再现核舟。五、命名核舟这枚核舟的主题是什么?王叔远是如何体现“泛”和“赤壁”的?明确:大苏泛赤壁。“舟尾横卧一楫”舟子一个攀趾啸呼,一个专心烧茶,说明无人划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出自前后赤壁赋的句子点明了泛舟的地点是赤壁。体现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 留、品核舟记分析第六段 “为”字的特殊作用。“为”的含义是什么?此处有九个“为”是否有背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删去之后表达效果是否受到影响?明确:为:此处是雕

4、刻的意思。不违背,在这里作者是有意强调雕刻的内容多,和下文核舟的体积小一起再次凸显王叔远高超的技艺。去掉之后也失去了赞美的表达效果。赞美之情充满了字里行间。最终作者发出了最强烈的赞叹:嘻,技亦灵怪矣哉!六、结课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件精品:一是王叔远的雕刻杰作,另一个是魏学洢的这篇文章。如果没有王叔远,就没有这么奇巧的核舟;如果没有魏学洢。这份奇巧就不能保存下来。王叔远用雕刻表现出“大苏泛赤璧”这一主题,从而给人以艺术美感的享受。当然,我们享受这艺术美感的时候,还必须要感谢用文字将这“奇巧”体现出来的人(齐答)魏学洢。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七、板书 核 舟 记 魏学洢技艺 奇 观察细致构思 巧 由衷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