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51697898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本论——精神经济学批判》导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一、读书的方法论我不必知道你是谁,但你只要翻开书,就是我的读者了。既然你打开了书,那我们的交流就先从书开始。很多人都在读书,但书又是什么东西呢? 书是书,书非书。书不仅是物质的东西,更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它是人的思想落在物质载体上的产物,是意识的物化和凝结。因此,书的本质是一种系统化的精神产品和信息产品,绝不是纸! 读书过程就是对书这种精神产品的消费,而消费质量不仅取决于这种精神产品本身蕴涵的思想含量和智慧含量,更取决于读书人本身,取决于正在读书的人脑的思维状态。因此,要真正学会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我们常常把书摆在眼前。 读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向大脑里填充知识,而最重要的

2、是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改造世界。所以,自古以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从无字句处读书”。 阿里巧巧 我把“从无字句处读书”分解为两个方面,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无字到有字,一种是从有字到无字。前者是指人脑要善于观察社会和自然这一“无字之书”,认识客观事物的内部运动规律,并在大脑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意识,甚至写成文字。后者是指人脑要善于从“有字之书”中跳出来,思维活动直接穿透事物的表层信息而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去,不至于受到书中信息的支配和束缚,而妨碍自己去更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这要求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克思说,“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在读书过程中,也就是在人脑和书相互作用

3、的这一对矛盾中,人脑应该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书则应该是处于被支配和被使用的从属地位。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最难的是真正做到。现代社会,人们的读书过程已经普遍异化成“书读人”,而不是“人读书”不会独立思考和批判的人脑就很容易被外部的信息所掌握,从而使得人脑这个本应该是信息主人的东西沦落为信息的奴隶。 信息社会,信息消费已经越来越深入的占据人们的生活。当你在看电视、阅读报刊、听歌曲和读书的时候,你已经在进行信息消费了。但是,如果你再把自己的大脑看成一架生产信息的机器,你就会发现,你对信息的消费同时就是新的信息的生产。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加工旧的信息,生产出新的信息,这正是脑力劳动

4、的生产过程。人们应该努力做的不是力图向自己的人脑中输入多少信息,而应是追求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甚至思想和智慧。 因此,恰当的读书过程应该这样:书里的信息是原料,而人脑的思维本身就是机器,而思考过程也就是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过程就是脑力劳动的本质,就是信息、思想和智慧的生产过程。这样,对信息的消费同时也就是新的信息的生产,信息的消费和信息的生产实现了统一。 精神生产方式就是这样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思考,那正是我们的脑力劳动,思考能力和思维活动水平就直接影响到我们脑力劳动产品思想和智慧的质量。因此,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锻炼思维能力,是精神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精神、锤炼健全的

5、思维能力,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一边学习运用辩证法思维,一边拿着笔写批注,要生产出你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才是你脑力劳动的产品。 为了便于你写批注,我在每一页上都留下较大的空白,并希望你们我的每一个读者,拿起你的笔来,批判我的书!批判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它不但继承,更产生创造!我的观点和思想不是什么神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它是为你的大脑,为你的思维机器服务的,不要怕出错误,错误是在连续不断的批判中纠正的,当你们都自觉地这样做的时候,书才会展现出它的存在本质一种启发思想的工具而已。 如果你能够把这样的读书方式保持下来并养成一种习惯,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水平会飞速提高,你不会再人云亦云、六

6、神无主,而是总想言人所未言、发人之不发,你的创造力会突飞猛进。人脑的思维水平只有在这样的锤炼中才能日益精进,因为能够让人脑智慧的只能是人脑本身,而不是健脑药! 书是精神的矿藏,于是读书就应该成为采矿,而独立思考的思维机器不仅是唯一的开采工具,也是加工这些精神资源的以生产智慧的工具,你会开采精神的宝藏么?你会利用这些原材料去生产智慧么?多少人在读书,又有多少人在浪费?信息的材料输入到我们的人脑,而我们的人脑却又产生了什么呢? 阿里巧巧 本书所论述的以脑力劳动为主导的精神生产恰恰就表现为这样一种“以智取利”的崭新生产方式用你的人脑开采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并加工生产出智慧,再将智慧变

7、成财富。每个人都拥有精神生产的车间,那便是我们的大脑;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价值无限的无形资产,那便是被你的尊姓大名所承载着的品牌价值;每个人的脑力劳动都可以创造出稀缺性远远超过资本的财产,那便是表现为专利、商标和着作权等内容的知识产权。 二 、策划义丐是本书的无字之序 我现在正在写的序言是有字之序,而在此之前,我还写了一篇无字的序言,那就是在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将曾经为地震灾区捐款而声名远播的义丐徐超接到北京,并将其作为明星而策划的“以义取利”事件,而这也是本书所论述的“义(社会责任)、名(品牌价值)、利(商业模式)这一基本理论的外部预演,是一场思想的实战演习。 我们的传统思想一直以为义

8、和利是不可兼得的,这使得公利与私利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人为的切割与对立,并成为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等不良社会行为的思想和经济根源,但是当我们认识到名的价值之后就可以发现,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义和利可以被名统一在一起有义就有好名声,有好名声就有大利益;而无义就会有坏名声,而坏名声则会反过来剥夺利。 于是,“以义取利”的公式就可以分解成三个子公式,即“以义成名”、“以名取利”和“以利行义”,这三个公式循环往复,通过名这一中介,实现义与利的互动增值。显然,有义有名却无利的义丐徐超正是演绎这一思想的最佳人选,而这也是我策划他当明星的根本动力所在,即我用他演绎了“义、名、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以义

9、取利”的理论不仅适合义丐徐超,而且适用于每个人、每个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他们都可以凭借着对社会责任的自觉践行而取得名声这种品牌价值,并围绕着这样的品牌价值构建起实现自身利益的商业模式。 “有义就有利”,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旦落地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将从人们的思想上彻底根治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无视社会公利的行为只要为社会做好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得到利益回报,专门从事正义的事业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而且还可以发家致富,这就开辟了正义的职业化道路。 谁又能否认,通过自觉践行社会责任而从事正义的事业不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呢?不是属于一种精神生产呢?在物质生产领域将大量的人类劳动排斥在外之后

10、,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精神生产领域又向人类张开了怀抱。因此,我们整个社会应该鼓励这种建立在社会公利基础之上的商业模式。 义丐徐超是穷而有义的明星,在他成名之后,一位新加波的华裔企业家陈永庆被他深深感动,并捐款九百万在四川江油建设了一所学校,临近竣工之际,陈永庆向义丐徐超发出参加竣工典礼的邀请,也就是说,正是在徐超老人的义举感召下,这所学校才得以诞生。 而他们两个人在江油的握手注定要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永恒的瞬间那是一道照彻人类精神天空的闪电,这一闪电赐给了我们一把崭新的价值标尺,那是一把闪闪发光的义之标尺,它将整个社会的富人阶层与底层民众相贯通,在这把标尺面前,财富黯然失色,而社会责任却闪闪发光

11、,光芒映照下显露着如下几个大字富有不是人类的敌人,不义才是。 物质上的贫穷与精神上的富有对立统一并集中在义丐徐超的身上,对于他的认识则可以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高度上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动生产制造出来的凄美的艺术品,他是个价值超过所有珍稀动物总和的珍稀人物,他是我们整个世界的无价瑰宝,他是人性反抗物性奴役而取得胜利的伟大战士。 义丐徐超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历史人物,他也因此而开启穷人用精神变物质再用物质变精神即以义取利以利行义的历史,而以他为标志,整个人类历史也将被一分为二从帝王将相的历史转变为人民群众自己的历史,由精英主导的历史转向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历史。 义丐徐超成名之后可以继续行乞,但那不过是一个出了名的乞丐而已;但也可以行义,而那就是社会责任的明星,行义也便是他作为明星的劳动。不断的行义将扩大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得品牌价值得到增值,这种好名声就可以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转化为利。 这些思想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理论根据。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