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51694006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课资课堂】(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的“起、承、转、合”,1,教育资料,写作文不是想一句写一句,更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而是先搭框架,然后再补充具体的内容。对于记叙文,更应该如此。,2,教育资料,在路上 夏意渐浓,黄昏之下,手握着不敢拿出手的成绩单,拖着长长的身影,慢慢走着。一阵微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努力了那么久,起早贪黑,换来的却是那不堪入目的成绩。真的失望了,原本那还保留的力量,也随着这一张成绩单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想:命运为什么总是跟我开玩笑,老天似乎也太残忍了。不是说努力就会看到结果吗?我握紧了手中的那张成绩单,一声怒吼,飞快地跑着,我想将心中的那些不满与气氛都发泄出来。,【开端部分:先用描写交代了时间、地

2、点和人物,并初步指出了事件奔跑发泄不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篇记叙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构建框架的?,3,教育资料,不知跑了多久,我累得再也跑不动了,扶在一棵棵小树上喘息着。眼泪顺着眼眶流了出来。我用手擦了擦早已模糊不清的眼睛,忽然我看到了一些小树,他们也生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这里因为缺水而使土地都像裂了嘴唇的孩子一样,那一棵棵小树也因为缺水缺营养而长得又矮又细,仿佛一阵风吹过,他们便会被连根拔起的卷走一样。我仔细看了看他们,每棵树上都有许多的小孔,因为被人所忽略,上面爬满了许多小虫。 我不禁觉得他们似乎和我一样,上天对我们都十分不公平,我不禁心疼地拍了拍眼前的小树无奈地摇了摇头。,【初步发展部

3、分:写自己遇到了一些小树,并对小树进行细致描写,突出自己和小树的相同之处,为下文的写小树的坚强做铺垫。】,4,教育资料,这时天空突然变了脸,一阵子狂风吹过,乌云便布满了天空,接下来就是倾盆大雨。我连忙找个近一点的地点躲躲雨。我看见,那一棵棵小树已被吹得东倒西歪。但是无论那风吹得多大,他们都咬牙坚持着。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雨已渐渐地停了,我走进那些小树看了看,不由得惊叹!他们没有一棵倒下,反而变得更显生机,那原先有些泛黄的叶子,也变得翠绿。我不禁对眼前的景象所震服。 我看了看天空,深吸了一口气。心想:连植物都那样的坚强,更何况人呢!我也应该变得坚强起来!失败一次算什么,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

4、之后,却迟迟不肯振作起来。只要我有理想,只要我继续努力,我就不信,成功不向我靠近。,【高峰发展部分:设置了一场大风雨,细致描写风雨中的小树,突出了小树的坚强,对比自己,获得启发。】,5,教育资料,我对着眼前的小树笑了笑,重拾起那丢弃的信心和理想,望了望前方的大路,觉得它比刚才更加宽广平坦,一路上有鲜花小鸟的陪伴。我将带着我的信心和理想,向着我的目标积极努力奋斗。,【结尾部分:写出了小树对自己的影响,用景物点燃自己愉悦的心情。】,文章的这四个部分可用“起、承、转、合”来概括。,(起)开端部分:描写景物用以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事件,并点染出人物的心情。 (承)发展部分:初步发展:顺着开头写下

5、去,继续叙述,继续点染,继续加强“矛盾”。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波折。 (转)高峰发展:设置一定的突变,揭示意义或真相,完成情感的升华;或者是把原来的矛盾和误会揭开。 (合)结尾部分:顺这高峰部分写下来,照应开头的部分景物,写出事件对你的影响:获得力量、获得感动,获得美,永远难忘,6,教育资料,起是开始 承是承接下文 转是转折 合是全文的结尾,1.起中有合,合中有起,即首尾呼应,转、承、起、合”之间的关系:,解释概念(起承转合,是作文的一种基本结构章法),所以四者之间互相依存,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使得作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也可以使内容丰蕴深刻,2.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7,

6、教育资料,“起”是起点、发端。在记叙文中,开篇要展现出情节的开端,感情是由何而触发,找准感情的触发点,使后文的感情有所依托,避免无病呻吟。,“承”是承接,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铺垫。在记叙文中,这部分主要是事件和感情的发展部分,梳理好事件和感情的发展脉络。,“转”是转折,文本高潮之处。在记叙文中,事件突然向另外方面变化,呈现出情节的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将感情推向高潮。,“合”即归结、总结。记叙文中,结尾要提升概括,彰显主旨,升华主题。,“起承转合”在记叙文中的运用,有时,叙事类的框架也可以省略“合”,从而形成“起承转”的格式,这样就使故事更具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8,教育资料,结构

7、类型: 一、先承后转 二、先转后承,9,教育资料,【范文例说】 (常规篇“先承后转”),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10,教育

8、资料,梧 桐 叶 那天云淡风清。(起) 孩子在书堆里找资料,发现了一本尘封的笔记本,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张梧桐叶。 孩子两岁那年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于是奶奶便多了个小尾巴。有一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的手像一片梧桐叶,奶奶笑了。妈妈有时会来看孩子,顺便捎来些水果糖。孩子很懂事,也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于是奶奶嘴里便会时常地塞着孩子给她甜甜的爱。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早已习惯伴着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入睡,有着那并不光滑甚至有些粗糙的大手抚摸自己的头。,11,教育资料,孩子六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来了。爸爸说孩子长大了,该去上学了。孩子不愿意,因为他不想离开奶奶,失去那份奶奶对他的爱。于是,奶奶举起那梧桐叶

9、般的手,一下一下地打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第二天,孩子跟爸爸妈妈走了。他坐在车子的后面,硬是倔强地没有回头。那天风很大,孩子的眼睛里进了沙子。 孩子很听话,学习非常刻苦。渐渐地孩子习惯了没有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和梧桐叶般的大手抚摸自己入睡的夜晚。 进入小学后,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人是会死的。于是孩子便恳求父亲为他买了一辆脚踏车,孩子学车很快,不到一个月他已能熟练地骑车了。每到了礼拜天,孩子都会骑车到乡下奶奶家,给不识字的奶奶看满分的试卷,奶奶便会微笑着从厨房里拿豆腐乳给他吃。(承),12,教育资料,又一个礼拜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看到哥哥也来了,只是面带着几分伤心,哥

10、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他把头转向了窗外,一片梧桐叶正落了下来,孩子把它捡起来夹在了笔记本里。(转) 这天,孩子上街买了一瓶豆腐乳,里面正好是十块。 吃着吃着,孩子哭了。(合),13,教育资料,【技法点津】 (一)起片言居要。很可能其他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直接点明“珍惜”的主题或文章的主旨,这样自然不错。但作者在文章开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用孩子在无意中发现了一片梧桐叶,而这片梧桐叶并非一般的树叶,它蕴含着着我的“梧桐叶”情结,为下文直叙故事做好了铺垫。虽然文中一开篇并没有直接点出“珍惜” ,但在轻描淡写的字里行间,“梧桐叶”情结却能马上

11、渲染了读者,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二)承形断意连。作者接着上文的“梧桐叶”情结,截取生活中三个和奶奶生活的场面:孩子小时侯在奶奶怀里长大;孩子六岁那年伤心的离开奶奶回校上学;上小学后,孩子经常骑自行车到奶奶家。作者虽然截取了看似三个不相关的生活场景,但却做到了形断意连:作者的描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面的发展都是为了论证了文章的主旨: “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14,教育资料,(三)转宕开一笔。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高明的指出在于在读者还沉浸在孩子和奶奶温馨的生活画面时,作者峰回路转,宕开一笔,故事情节反转奶奶去世了。这样的情节布局打破了文章原有的温馨氛围,发展到了高潮,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作者对于

12、奶奶的去世的悲痛的心情。而在文章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豆腐乳“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再一次深化文章的主题:,“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四)合照应圆合。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的是“梧桐叶”,而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豆腐乳”,尽管是不同的事物,但它们都象征着我对和奶奶的那段日子的珍惜之情,文章首尾呼应,末段遥接开头,点明深化了主题:“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圆合全文。作者起承转合的布局,简洁老到的笔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具有极大的震撼力。,15,教育资料,那一次,我懂了 母亲病了,是多年的关节炎,憔悴的脸毫无生气的样

13、子,不时的疼痛总牵伴着嘴角来回抽搐。(起) 我仍不以为然地“稳坐泰山”,怡然自得地看着动画片,巨大的音响使我将母亲的关节痛抛置脑后。“小彦!”在广告阶段,我终于模糊地听到了母亲有气无力的呼喊。我不耐烦地走到母亲跟前,嘟着嘴,老大不高兴。“帮我倒杯水来。”我不情不愿地随手拿了个杯子给母亲,又快速溜到了电视前。(承),16,教育资料,正当我看得痴迷时,母亲又在叫唤了,我火冒三丈地走进卧室,劈头就对着生病的母亲叫道:“又怎么了,你烦不烦?”这一叫,母亲当即怔了,我看到她硕大的泪珠滚滚而下,苍白的脸色愈加难看。我意识到自己伤了母亲的心,喉咙口就像着了火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我迟疑地拿过杯子。一看,这哪

14、是水,是满满一杯子的核桃仁,那是母亲为我准备的,是花了她整整一下午时间剥的? 猛然间,我回想起母亲的好,回想起母亲的爱。从小到大,母亲的每一个微笑是她对我的鼓励,每一顿午餐是她为我流出的汗水。即使在病痛中,她还想着她心爱的儿子,为他剥爱吃的山核桃。十几年来,我只懂得接受,从来没有想过付出的辛劳。我惭愧于自己回报母亲的实在太少了。(转) 那一次,我懂了,我懂得了只有接受的人生苍白无力,只会接受的人懦弱无能。(合),17,教育资料,变化篇“先转后承”,“先转后承”是指文章开篇后,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一件故事,而是在情节上来了一个“转折”,给出一个别人猜不透的情景,不知为何发生,缘起何故,于是作者就在

15、开头成功的吊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延伸下去,把这个情景的产生缘由在下文中交代清楚。整篇文章的激烈矛盾冲突点前移了,这在情节设置上会产生一种平静中忽然迸出波澜的突发感,抽紧文章的肋骨,使文章更耐读,耐品。,18,教育资料,他来了 窗外烈日如火,整个老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电烤箱,一切都放到里面炙烤。知了声嘶力竭的大声抗议。柳树却蜷缩着叶子已无力反抗热的淫威。我无聊地坐在电脑桌前,风扇呼呼的转着,可是没有用,只是吹来阵阵干热的风。烦,还是烦,真想发泄发泄。(起) 门铃响了,我还以为是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得一把拉开了门。哎,怎么是他?我爸爸。 “怎么没看是谁就开门呐?!要不是

16、我而是坏人呢?”他瞪着那双鱼眼说。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他用得着吗?”我小声嘟囔着。不知怎的,以前我敬爱的老爸,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就是不想和他说话,我转身想躲开他,可是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范文赏析,19,教育资料,“去哪啊,今天学习了没有,你看你看!你成什么样子,我来了你不高兴!”他又张着嘴说到。 哎!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不说话又不行,一说话准没完,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这孩子,越来越没样子了,大人说话你听到了吗”父亲絮絮叨叨的走进了里屋,只听他在屋内翻腾了一阵,不一会儿走了出来。“砰”,门又重重的关上了。 他来了,又走了。就在他摔门而去的时候,我没有回头看他,而是一直傻呆呆的看着电脑,眼睛里似乎目空了一切,但是心里却被团团乱麻塞满了,满的我透不过气来,似乎在酝酿着一场火山爆发。(转),20,教育资料,门铃响了,妈妈回来了。 我依然坐在电脑前,机械地敲打着文字,她走进里屋,只听“砰!啪!”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过后,从那边传来不耐烦的吼叫:“谁拿走了柜子里的钥匙?” “是不是,他来了?”妈妈大声地质问着,“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