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51693399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919 大小:1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19页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19页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19页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19页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9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简便计算教材内容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5-9题上课时间总课时12主备教师韩科杰第7课时教学要求1.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2.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重点运用定律正确进行简算。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准备铺垫。1.口算。(出示卡片)25 425 8125 454 3522.简便计算。58254 12516二、指导练习。1.前面我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出示:9436794333师:说说这题里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计算一下。小学资源网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师: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有其他的方法进行计算

2、吗?小学资源网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9436794333 943(6733) 943100 94300师: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的分配律)师:和前面的计算结果比一比,一样吗?师:你想对同学说点什么?生: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生活中的数学。 王兵家开办养鸡场,每栏有25只鸡,有88栏。一共有多少只鸡?生计算。说说计算思路。生小组交流,并汇报。生甲:2588生乙:2588 258025825811 200020020011 22002200 生丙:2588 25422 10022 2200议一议,这三种算法有什么异同之处?第一种方法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把88看作(808);第

3、二、三种方法是根据乘法结合律,把88看作(811)或(422)。在计算中,要仔细看题,根据算式数的特征,仔细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出示教材第38页第6题103120(1)师:你算一下,它得多少呢?(生演算)(2)师:还可以怎样算?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103接近整百数,把103看作1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简便多了。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3)师:1003是怎么来的? 第二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4)师:和前面的计算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5)出示教材第38页第7题。

4、每组题里,算式得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依据是什么? 遇到这样的题型,你选择哪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为什么?从这里,你想对同学说点什么帮助的话?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使计算比较简便。三、巩固运用。1.不计算,把得数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59295971 48518557(2018)(2872)2528257225 5720 57 18(4818)5 59(2971)2.计算。1650504(46125)8125(328) 192 1019212596 3816168 19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喜欢什么运算定律?你对它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施教者修改或点评。复习乘法的三

5、种运算定律。两种方法的比较体现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学资源网通过一道题目的比较,加深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熟练运用乘法三个运算定律并适当的加以比较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有些学生会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混淆使用,或者使用分配律后有漏乘因数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两者的算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正确使用。简便计算年级四年级单元三课时5主备单位主备教师使用教师课题简便计算课型新授主备教师设计使用教师修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渐变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同学们

6、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理解算法多样化 、个性化的实质。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创设的主要问题情景 学校图书室新购进一批图书,小明想看一本科学家的故事, 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在连减的算试中,怎样计算最简便。教师点拨、升华点: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 主备教师设计使用教师修改教学过程二、一、创设情

7、境 导入课题二、 自主探究,交流提高。1.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2.小组交流,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随学生交流,板书:(1)234-66-34 =168-34 =134(页(2)234-66-34 =234-(66+34)=234-100 =134(页)(3)234-66-34=234-34-66=168-34 =134(页) 对于算法(2)和算法(3)着重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及理由。 (凑整十数、整百数或末尾相减得整十整百数。)3.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4.练习 讲将书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

8、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39页做一做1、2题。2.41页1、2题3.以小组为单位,用我校植树活动作背景,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评价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4/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含括号的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9、“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

10、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2-44+85 =28+85 =113(人)72-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

11、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问题。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8/14。板书设计:四则运

12、算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28+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学生尝试练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计算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设计自主性的练习,使学生获得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该知识的生活价值。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