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51693375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生物必修3《2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安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教师 安文勇 授课班级 高二(7、8、9、12)班 第二课时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学生通过上节激素调节第一课时已接触过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对激素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教材简要概述了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重点讲述了两个激素调节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本节课主要探讨的“血糖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第二课时。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所以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建模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个人对“血糖平衡的调节”的认知和理解。这个实例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内

2、容比较抽象,如果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教材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知识,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血糖平衡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但教材中的模型建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较困难,为此教者对模型建构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由生物兴趣小组成员来代替卡片,进行分角色扮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使得这段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体内血糖是如何调节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及时点拨,再让学生分组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便

3、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至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很容易理解,只要辅以一定的讲解即可很快掌握。 教 学 目 标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描述血糖调节。 (3)描述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糖尿病,并讨论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3)参与讨论、探究、分享,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4、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 环境 及 资源 录课室、智能平板、PPT等。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教 学 过 程 【导入】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评论 展示图片:里约奥运会男子竞走比赛照片和竞走冠军中国队王镇冲刺夺冠照片。 展示并提问: 问题1:奥运会竞走比赛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王镇非常需要什么? 问题2: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王镇在竞走过程中每小时消耗大约200g糖类,血糖可以补充运动消耗的糖类,从而引入血糖的概念。 问题3:王镇体内的血糖质量和需要的糖质量相差悬殊,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运动前后王镇的血糖浓度会如何变化

5、呢?饭后人的血糖浓度又将如何变化呢?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血糖的概念和血糖浓度范围。 【活动】假说演绎,实验验证 展示某医院的血糖值评价标准(图一)和正常人五点血糖测验报告(图二),让学生分析图表和曲线中的正常人血糖值变化,自主学习 问题1:正常人在饭后血糖值大体如何变化? 问题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是多少? (教师提示: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为0.8-1.2g/L,换算成摩尔浓度即为4.4-6.6mmol/L) 同学们提出假说之后,教师本人进行血糖浓度测试的演示实验验证血糖变化,并将五点血糖测试实验的结果记入表格(图三),做成数学曲线模型(图四)进行展示。 与某正常人五点血糖测试实验进行

6、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问题3:两种曲线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老师总结:表格、曲线和教师实验都证明了人体血糖的含量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变化中又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问题4:进食后血糖含量先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回答: 1. 联想生物学知识,大胆猜想王镇非常需要的东西里有能量。 2.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3.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做出各种猜想。 小组合作 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组内代表发言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数学方法思维推导训练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利用数据验证假说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发现需要奉献精

7、神。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归纳能力。体会实验设计之巧妙,领学生自主学习后会调整自己的观点,提出假说: 1.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2.通过表格看出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4.4-6.1mmol/L 观看教师血糖测试演示实验 分析推导,学生回答: 3.饭前空腹到饭后2小时的血糖变化中,两曲线上升的最高点和开始下降的时间不同,但先增后减的趋势相同。 4:学生:先上升是因为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并被血液吸收,血糖浓度上升。下降的原因是血糖转变成了别的物质,但具体物质不清楚。 血管中的血糖究竟去哪了?班里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在课前对血糖的来源去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改进课本上糖卡的物理模型,由学生自己来

8、代替卡片,进行分角色扮演情景剧血糖的前世今生 由9名同学参演此情景剧。一名同学真人出镜,作为主角表演自己的学生生活;剩余同学分别扮演该学生体内的“血糖”、“肝糖原”、“组织细胞中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第一幕:早上八点,学生肚子饿了,吃早饭。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出现,使一部分血糖转变成组织细胞中的糖进行氧化分解,另一部分血糖合成为肝糖原,血糖浓度下降。 第二幕:早上10点,学生做早操。组织细胞中的糖氧化分解供能,血糖转变为组织细胞中的糖后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出现,使肝糖原分解成血糖,血糖浓度回升。 第三幕:中午12点,学生吃了大量的中饭。血糖浓度

9、大幅度升高,胰岛素使一部分血糖转变为组织细胞中的糖,另一部分血糖合成为肝糖原,血糖浓度下降,但依然处于偏高水平。 【讲授】互动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由主演提出问题:我体内的血糖浓度仍然较高,大家还有降低血糖的办法吗? 同学们众说纷纭:血糖合成脂质,变成淀粉,纤维素,氨基酸等。 教师引导演员回位,留下主演,让主演与观众进行提问互动。 主演继续留于台上,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总结出:在情景剧中,血糖浓度升高的途径有进食和肝糖原分解两条;血糖浓度下降的途径有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两条途径。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观众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并指出降低血糖的其余途径有:合成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

10、物质;升高血糖的第三条途径是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以“饭后涉及的血糖变化”,“运动后涉及的血糖变化”两种情境,利用PPT展示血糖的这三条去路和三条来源。 概念提升,稳态与平 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血糖平衡的意义。 阅读图文,利用学具,小组合作,建立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 评论 悟科学方法之魅力 通过情景剧的模型建构,将教学难点化难为易,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形象,每位学生都能看明白。有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正确掌握知识。分角色扮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物理模型建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运用生物学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主演对学生采访的方

11、式,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生成“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知识框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血糖在来源和去路之间动态平衡,人体的血糖含量才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问题1:细胞生命活动中非常需要什么? 问题2:来源和去路中哪条途径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 问题3:血糖的平衡有何意义? 1.能量。 2.血糖的去路之一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3.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 血糖平衡如此重要,血糖平衡是如何调节的,哪些物质参与血糖调节?学生根据情景剧的演出和初中知识联想,学生得出结论:机体主要是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来调节血糖平衡。阅读并思考下列资料。 资料一:胰腺中分布着胰岛,

12、胰岛里含有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和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胰岛A细胞。 资料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学生翻书寻找资料二,并高声朗读。 PPT展示资料三:血糖高于正常值时,除了能直接影响胰岛B细胞外,相应的神经冲动会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血糖低于正常值时,除了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外,相应的神经冲动传递至下丘脑另一区域,下丘脑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 阅读完资料,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建模,介绍构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中的材料(利用袋中

13、的卡片粉笔,在黑板上构建模型),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 开始构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 1.各小组先阅读教材和资料里与建模有关的内容,提取、分析、处理信息。 2.分别探究调节血糖浓度下降的模型、调节血糖浓度上升的模型。 3.将两种模型在黑板上综合展示出来,用粉笔写上箭头和补充文字。 4.每组内选派一名督查员仔细检查模型的可行性和完整度,力求将错误降至最低。 老师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建模过程,解答学生提出的建模技术问题(粉笔是用来画箭头等); 对学生的建模过程进行评价;对建模后的演示提出要求。 模型展示,点拨提升 请每组派成员上台展示本组构建的模型,并利用模型演示血糖平衡的调节。 每组展示期间,其他组员

14、和教师一起分析、点评模型,肯定模型中的优点,指出其不足和改进方案。 点评1. 第一组:构建较完善,但胰岛A细胞和胰岛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安排,分为四组,按组领取建模材料。 学生做题 围;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互相帮助,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让学生充分了解血糖调节的相关资料,为构建概念模型做准备。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完善模型,思考最优方案 让学生充分了解血糖调节的相关资料,为构建概念模型做准备。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平泉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设

15、计 课堂 评价 与 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学生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练习完成效果好,效率高。我觉得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学生全员参与探究互动,表现出色! 教 学 反 思 1、最成功的地方: 指导学生全员参与,有表演、有讲解、有互动,对本节学习内容理解彻、当堂消化、影响深刻! 2、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前应对上节内容简介回顾,然后导入效果会更好!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血糖调节 一 、血糖平衡 :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二、血糖平衡的基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三、血糖调节 备 注 B细胞的位置错了。 点评2. 第二组展示的模型有条理、简洁明了,但下丘脑的调节作用标示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 点评3. 第三组分成两个模型展示,但忽略了血糖的动态平衡,模型的演示结果是错误的调节方式。 点评4. 第四组展示的模型围绕着血糖平衡的主体思想。构建的模型综合而全面,思路清晰无误,是一个很不错的模型。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的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提示:胰岛素不能口服!(解释原因)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课堂练习 及时评价,查漏补缺 复制文字已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