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51693271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化学必修1《4.3硫和氮的氧化物》[程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学科:高一化学 课节 第四章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姓名 程闺臣 内容定位 “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内容。 本单元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认为教材这样的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 本单元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学生可形成对硫元素及其

2、化合物的总体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实现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标规定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 新教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有了较大的调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编排方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识压缩为两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学中使学生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彻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的现象,以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3、趣和积极性。 学情分析 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中的硅和氯,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还是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处,但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评价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自然界中硫元素存在形式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4.了解可逆反应 能力目标: 1.培养动手实验并根据现象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推理能力 2. 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 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价值

4、观: 1.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科学全面地看待化学 2.体会化学对生活、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关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 教学思路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要求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评价等新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主要围绕以评价任务驱动学生展开活动,通过对学生自己学习成果的互相评价,查阅资料、设计方案、交流合作的评价探究二氧化硫重要化学性质的评价总结性质、展示二氧化硫的利与弊的评价反思活动中的表现,树立

5、环保意识的评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评价式教学。教师设置评价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调查、探究,通过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自己检验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不仅是教师的教法,更是学生的学法。评价是学生认知目标的最高水平,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形成学生互评,学生既能变换角度审视自已的学习,又能在实践中确立并提高自己的评价意识、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这样设计的好处:引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评价活动来学习,是一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评价的要求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化学,自觉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学生评价之中,逐步形成以问题为动力、以探究为形式、以评价为主体的、以学习能力

6、的养成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体会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环节(1) 教学内容 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核心问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针对性的设计评价方案,学生在评价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展开对二氧化硫重要物理性质及其危害的自主性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展示大连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有关二氧化硫引起酸雨危害的视频。内容如下:1、学习之余,你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多少了解?2、你知道有一种环境问题叫酸雨吗?3、你知道酸雨的成因吗?你知道有一种颜色雪白的银耳不能食用吗? 1、使学生对二氧化

7、硫引起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共鸣。 2、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通过问题让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 同时展开任务布置,调查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关于二氧化硫的性质资料,收集关于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和食品安全的资料,自行设计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方案 教学过程环节(2) 教学内容 二氧化硫主要性质及应用 教学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并根据现象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推理能力, 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实验探究中学生做了些什么?实验中的感受和收获是?关于二氧化硫你有了那些更深的了解,等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探究1:二氧化硫与水的反

8、应 探究2: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探究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结束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得到相应结论。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和离子反应解释 采用实验探究法。本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修改。 教学过程环节(3) 教学内容 二氧化硫性质小结性评价,二氧化硫用途的评价 教学目标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核心问题 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通过评价内容指导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实验,强

9、调了核心的内容,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设计小组讨论,展示环节,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使学生能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氧化硫利和弊。 对二氧化硫的认识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 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有关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二氧化硫,学生只是简简单

10、单的了解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二氧化硫还有更重要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反思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批阅学生的学案,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很好的预习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及漂白的范围需要重点讲授。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实验探究法和理论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理论探究法主要采用表格对比分析法。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

11、相补充。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从理论上准确的把握了本节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本节课采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应用中主要利用了影像功能和图片,将现实生活中与二氧化硫密切相关常识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反思 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工夫。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 反思二:仅仅从演示实验和观看实验视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发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12、反思三: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炼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获取知识。 五、课后反思 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 以上是我对“四课”内容的反思,优缺点并存。在我讲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需改进。如语言不够简练,自己讲课还不够活,课堂气氛调动不是很好,口头语,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反应关注还不够关注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下一次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用一句话自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这次讲课受到了化学组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致使我的课程设计上问题不是很大,就是在基本功方面,如板书、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评价、语言、教态等方面还要重点训练,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养成好的习惯,在锻炼中不断成长。 复制文字已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