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1690217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加试选择题对点特训5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训 5反射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 抑制突触 1 兴奋传导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能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和血浆B.Gly 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C.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 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再被利用D.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实现细胞通讯的功能答案A解析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 淋巴三部分组成,突触间隙是组织液,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血浆和淋巴;据图可

2、知,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Gly 到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乙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离子内流, 因为该图是突触2 抑制突触 1 兴奋传导的过程即 A 处的兴奋不能传至 B 处,也就是说该离子内流的结果是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是阴离子内流; 图中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Gly 可通过结构 主动转运进入细胞再被利用, 结构 表示载体蛋白; 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作用。2.(2018 嘉兴模拟改编)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释放的乙酰胆碱一定能在肌膜上引起

3、一个动作电位B.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C.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释放的乙酰胆碱以胞吐通过突触前膜答案A3.甲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为灵敏电表,电表的电极均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为突触。若在处给予适当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A. 膝反射弧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反射弧B.中测得的电位变化可用丙图表示C.、处的电表均能测到电位变化,且电表指针的偏转状况相同D.乙图 a 处所示电位的形成是由膜上通道打开造成的K答案C解析膝反射弧是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的,是一种二元反射弧, A 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传递,在

4、 处给予刺激, 在、 处均能测到电位变化, 在 处电表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由于电表两极均在膜外侧,电表数据变化可用丙图表示, 处只能偏转一次, B 正确, C 错误;乙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在 a 处的数据表示此处电位正处于复极化过程,是由 K 通道打开 K 大量外流造成的, D 正确。4.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B AB.C 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丙图中物质 a 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丙图的 b 如果不能与 a 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5、抑制答案C解析根据丙图可知,化学递质由A 侧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B 侧的神经元,因此可判断甲图中的兴奋传递方向是A B,A 错误;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到乙图中的C 处,兴2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B 错误;丙图中的a 是化学递质,化学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 正确;丙图的b 是 a 的受体,如果 a 不能与 b 结合,则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5.(2018 名师预测卷2)如图表示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的肌膜上测得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图所示的电位传播至肌纤维内部,不能引

6、起肌肉收缩B.若突触间隙中的K 浓度急性下降,则甲图a 点下移C.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D.增加刺激强度无法使乙图b 点上升答案A解析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并引起肌肉收缩,A 错误;静息电位是膜内钾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到膜外引起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若突触间隙中的K 浓度急性下降,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加大,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越多,导致a 点下移, B 正确;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C 正确;动作电位大小不会随刺激强度发生变化,D 正确。6.(2018 名师预测卷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 处

7、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骨骼肌B.b 处位于传出神经元上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化学递质答案D解析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是传入3神经元的末梢,A 错误;图中的b 处在传入神经元上,B 错误; d 为传出神经元,从a 到 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说明在c 处,即突触处有化学递质的释放,D 正确。7.(2018 名师预测卷4)如图为膝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射弧中

8、的伸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B.在 a 处施加合适刺激,在c 和 d 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C.a 是传入神经元D.相应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答案B解析膝反射为二元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伸肌中,A 正确; 图中 d 所在的传出神经元支配屈肌运动,在膝反射中, 屈肌舒张, 无收缩反应,故膝反射时d 所在的传出神经元细胞膜出现超极化,而 c 处会发生兴奋, 其细胞膜出现去极化, B 错误;由图可知a 是传入神经元,C 正确;与膝反射相关的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D 正确。8.神经纤维上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

9、记录A 、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若将记录仪的A 、B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答案C解析图一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 ,A 为正电位, B 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 施加刺激, A 为负电位, B 为正电位, 电位差为负, 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 、B 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兴奋传到B 时, A 为正电位, B 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4然后又恢复为原电位差。答案为C。9.(2018 名师预测卷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未

10、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 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 aC.在图乙中的 t3 时刻,兴奋传导至b 电极处D.t1t 2、 t3 t4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 内流和 K 外流造成的答案C解析静息状态时, 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 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 A 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a、 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 b, B 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在图乙中的t3 时刻,兴奋传导至b 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 正确;图乙中 t1 t2、 t 3

11、 t4 电位的变化都是先Na 内流后 K 外流造成的, D 错误。10.某反射弧结构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电刺激处,膜外钠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膜内B.若反射弧为膝反射,处多画了2 个神经元C.若处为运动神经末梢及血管,热刺激时血管舒张D.在 C、D 两点间连接微伏表并刺激剪断后的A 、B 两端,微伏表指针分别偏转0 次和 2 次答案D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 为传入神经元,则 为感受器、 为反射中枢、 为传出神经元、 为效应器。电刺激 处,引起该处钠离子内流,因为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 所以膜外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

12、, 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就是反射中枢;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以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若 为运动神经末梢及血管 ( 体温调节的效应器) ,则热刺激时血管应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在C、 D 两点间连接微伏表并刺激5剪断后的A 、 B 两端,刺激A 端神经冲动不能向C 传导,微伏表不偏转,刺激B 端神经冲动可以传至C 点,引发 C 点去极化, 膜外变为负电位,此时 D 点膜外仍为未兴奋的正电位,两点具有电位差,微伏表指针偏转1 次,之后兴奋无法经突触后膜传递至D 点,微伏表指针不再偏转,所以微伏表共偏转1 次。11.当人的脚受到有害刺激时,同侧大腿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完成屈腿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如图,图中e 为检测神经表面电位差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图中d 处引起屈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