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51687649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答题:什么是哲学?(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最一般普遍的方法。(3)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两者有没有同一性,精神是否认识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简述唯物主义及三种形态。(1)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2)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2、义C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简述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形态(1)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组成唯心主义阵营(2) 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中国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中国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B客观唯心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5什么是辨证法和形而上学?(1) 辨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2) 辩证法有三种历史形态:A古代朴素辩证法B近代唯心辨证法C现代唯物辩证法(3)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不变的,世界是没有矛盾的,不会发

3、展的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条件)?(1) 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 阶级条件:19世纪中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3) 自然科学条件: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4) 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5) 思想根源: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创造性继承,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欧洲近代文明合符逻辑的发展成就(6)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指导和基础的关系(共性和个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伟大认识工具(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B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特征C 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特征D 坚定的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

5、哲学第四特征F 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充满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动力)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人民革命斗争实践的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1)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2

6、)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签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能力(5)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二章 物质和基础1简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极其特征(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原初物质”当作哲学上的物质,具有直观性、猜测性、朴素性、缺乏科学性。(2) 近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原子”当作哲学上的物质,以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经不起自然科学检验,经不起唯心主义进攻。2 简述

7、列宁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重要意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C辨证性,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1895 伦琴射线 1896 柏克勒尔射线(铀)1897 汤姆逊(电子) 1898 居里夫妇(镭)3简述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物质形态的关系。 实物(机械、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形态: 场 (电磁场、引力场、核力场)(1)物质形态: 实物(人化的自然物)社会形态: 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2)

8、物质结构:宇宙总星系星系团木星系群银河系太阳系 地球物质形态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核子夸克 哲学物质范畴:共性、一般、普通、指导(3)关系: 自然科学物质观:个性、共性、特殊基础4简述运动级其五种基本形式和相互关系(1)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及其过程(2) 运动由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3) 相互关系:A相互区别:它们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它们有特定的运动规律 B相互联系: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基础,高级运动包括低级运动 C相互转化:低级运动向高级运动转化,高级运动向低级运动转化5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1) 运动是物质的

9、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担当者、基础、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3) 形而上学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表现为物质运动论和外力推动论(4) 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表现为:客观精神运动论和主观精神运动论6什么是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 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的(2) 表现为三种情况:A总体运动,局部静止,个别停止 B相对于空间位置没有发生移动 C相对于事物处在量变,没有发生质变(3) 重要意义:A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B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C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

10、的尺度7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批判形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1) 相互区别: 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2)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 形而上学不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8简述时间、空间及其特性(1)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2)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3)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4) 空间特点是:三维性、可颠倒性9简述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1)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2) 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3) 时间、空间相互不能分离(4)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

11、动的存在形式(5) 时间、空间是客观批判唯心主义时空观10简述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2) 时间、空间的具体特征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表现为:A时间、空间的观念具有相对性 B时间、空间随着物质形态变化而变化 C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D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质量、密度、引力场变化而变化11简述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1) 时间的无限性是无始无终;时间的无限性是无边无际(2) 时间的有限性是有始有终;时间的有限性是有边有际(3) 两者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相联系而存在,无限通过有限来

12、表现,有限包含无限12怎样理解意思的起源(1) 意识始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从无机界的反应到生物刺激感应性B从生物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动物的心理C(1)从动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A劳动创造人的脑 B劳动产生了语言 C劳动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D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发展1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人脑的重量、结构、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2) 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找 到它的原形 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有感性和理性两种形式,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

13、主观形式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14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答:(1)意识具有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3)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D意识具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15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答:(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3)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6简述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答:(1)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 (2)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证明辨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3)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A人工智能是机械、物理的过程;人的意识是生理、心理的过程 B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C人工智能是被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