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1687093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 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 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 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 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

2、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 由于这些特点,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目标:(1)知道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概况(2)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和意义(3)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2)通过

3、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设疑,认识民族融合对少数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深远影响,理解我国民族关系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3)学会结合史实全面分析孝文帝改革,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民族融合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 认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决抵制旧势力,坚持改革的史实,学习顽强的意志和除旧布新的勇气,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1

4、 / 4(三)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 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 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四)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 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 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 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 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初一的学生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是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的最佳时期。 对于我国的民族概况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民族融合的现象也有所感知, 但还没有概括分析民族融合原因的意识, 本课正好可以启发之。对于人物评价,前面已对秦始皇、汉武帝进行过评价,为本课起到了奠基作用。(二)教法与学法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在学法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 归纳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多启发设问,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合作探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来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6、识网络架构。教学生用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注意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 西洲曲(片段) 、赦勒歌学生朗读后, 教师提问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感觉, 南朝诗婉约飘逸, 北朝诗豪放实在。感受南北文化差异的同时, 初步思考今日中华文化的来源及民族融合的原因。(设计意图:用生动,活泼的诗歌形式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二)、进入新课1、少数民族内迁2 / 4指导学生看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主要内迁的民族有哪五个?内迁的原因是什么?将四个班分成四组,各组讨论之后,由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此环节旨

7、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看图、归纳和筛选材料的能力。)多媒体显示 匈奴、鲜卑、氐、羌的民族图片,让学生加深对五胡的感性认知。并指出五胡今天只剩下羌,让学生思考其他的四胡去哪儿了?再次点题。对于内迁的民族, 西晋统治者的态度如何?让学生结合课文回答。 让学生思考这种民族压迫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加剧民族矛盾, 西晋灭亡)启发学生怎样的民族政策更佳?如何看待切糕、抢夺奥运圣火等事件。(结合现实,让学生设身处地明白我国今日民族政策的合理性, 并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2、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成为时代主流多媒体显示 东晋与十六国形势图战乱动荡、群雄并起讲诉,

8、在群雄并起中鲜卑人建立了北魏,并于 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在数百年的战争与交往中北方人民的生活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图片展。多媒体显示 北方人民在饮食、服饰、家具、生产上的胡汉融合设问:这一组图片说明在数百年的战争与交往中,北方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民族融合成为时代主流) 民族融合中有胡人学习汉人,也有汉人学习胡人, 谁向谁学习是由什么决定的? (谁更先进)那民族融合对于各民族而言,其实质是什么呢?(相互学习、共同发展)3、孝文帝改革设问:“入主中原的鲜卑族是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趋向民族融合呢,还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因循守旧呢?” 引导学生

9、阅读课文小字部分, 留意北魏统治者学习中原文化的进步意义。多媒体显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简单介绍孝文帝,创设问题情境“这时的北魏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指向北魏的制度问题,认清北魏所处的社会还是比较落后的奴隶, 他所在朝廷面临的问题是在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如何控制比自己先进的汉族人和其他逐步走向汉化的少数民族,如何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设计意图:层层设疑,逐一引导,使后面讲解“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这个问题时能水到渠成)多媒体显示 迁都洛阳(通过播放电视剧,加深学生的记忆,明白迁都的原因,在孝文帝与守旧大

10、臣的争论中体味新旧势力的斗争、 孝文帝改革的所遇到的阻力和孝文帝为达到迁都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 让学生明白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 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 锐意进取的精神, 从而实现情感与价值观当中提出3 / 4的塑造青少年坚强意志这个要求。 )创设情境:迁都洛阳后, 如果你是孝文帝, 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民族融合?学生分组讨论,把本组意见记录下来,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抛出问题,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孝文帝改革的深入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和创新精神。多媒体显示 胡穿汉衣图、 资治通鉴北魏改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族

11、通婚的文献资料。 让学生结合史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培养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多媒体显示 结合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让其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图。(三)思维拓展与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进行比较, 思考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有何启示?(设计意图:就改革专题进行小总结,让学生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及成功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从而了解今天国家改革的意义, 并在自己的生活、 学习上得到启发。)怎样评价孝文帝?有人说他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进步, 有人说他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中,就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四)补充材料多媒体显示 孝文帝改革采用汉朝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以孝治国(孝女花木兰)总结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五)作业:学考精练四、板书设计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