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51593098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散文阅读 扣紧时代脉搏,关注人文情怀 第二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演练巩固提升,备考方略突破,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题型:局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特定信息概括题。,题型一局部内容概括 一、归纳概括文意的原则 “局部概括文本内容”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不

2、管哪种考法,都要遵循如下原则:,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无论是分析还是概括,都要从命题出发。看命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析或概括,分析要注意分为哪些部分,是否交叠,有没有多余或遗漏。概括也要注意综合哪些内容,怎样整合,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3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易错警示 归纳概括文意的注意点 1概括要选准要点。概括不准,概括不全,是概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2概括要有提炼升华的过程。概括不是列举,更不是堆砌,要对要点加以整合

3、,要从概念或现象的“上一层”作答。,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来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

4、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

5、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

6、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

7、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

8、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文本助读 1写作背景 鄂温克

9、这个人口较少民族是新时代变化的缩影他们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从最初的狩猎民族变成了大森林的守护者,从砍伐人变成了守林人,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坚守大森林的民族。这篇散文正是写的这批森林的守护者。,2结构思路 作品从根河两岸的风景描写与抒情入手,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进而描写鄂温克人的生存状态,并呈现他们对生活的思索。其中的放弃与坚守,伤感与快乐,都有其合理性,深沉而又悲壮。,3文本主旨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根河的鄂温克人老中青三代的种种故事和传奇,给读者描绘了根河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以及对待传统和现代的三种不同选择,体现了作者对“根河文化”的热爱,对鄂温克人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有对这片土地历史

10、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4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叙事与抒情的圆融合一的作品,文章聚焦大兴安岭鄂温克人的生活,题材本身即意蕴丰富,它所叙写的内容涉及人口较少民族,生态环境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传统与现代性的碰撞,精准扶贫等,作者叙事中有抒情,使得文章本身可读性较强。,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的“第二段”“特点”已经表明本题属于“局部概括”题型。,第二步:找角度,准判断 回答第一问,要对第二段的四句话逐句进行分析:,第三步:巧概括,组答案 根据第二步对局部内容的概括分析,整合出关键要点,分条作答即可。 形成答案特点:巨大的生命力 纯真清澈

11、一次次的新生 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对点训练 1根河之恋这篇文章第六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分析了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的原因;运用排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概括局部要点“3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归纳时需把这些词句摘录出来。,2舍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3合并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

12、合并内在“公因式”,概括内容要点。,题型二归纳文章主旨 一、“3方法”概括文章主旨 无论是写景散文、叙事散文,还是咏物散文,都是作者饱蘸着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对情感或是主旨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具体概括的时候可按照下列几种方法作答:,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因文而异法。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

13、美,或评价事件的意义;写景状物类散文则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的揭示或评价。,速记必备知识 “速读精读速读”模式 第一遍:速读。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注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标注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第三遍:速读。

14、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旨。,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2 (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

15、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

16、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