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51592784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6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古诗词鉴赏复习,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诗歌鉴赏三步走,能 读懂,会 鉴赏,精 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方法一:读标题,诗歌题目,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概括写作内容,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表明情感,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琵琶行 (白居易),咏柳 (贺知章),寻隐者不遇 (贾岛),旅夜抒怀(杜甫),表明时间、背景

2、,可知的信息,一、读标题,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1、概括诗歌内容。,2、交代写作缘由。,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主旨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练习:,思乡,咏素蝶诗,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鹊桥仙七夕,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2、暗示写作内

3、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征人怨,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标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注】苗发、司空曙:都是作者的诗友。 “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缘起和本诗的主要描写对象。 “寄”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的人) 暗示了情感基调(思念及由思念而生的其它情愫)以及题材类别(怀人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训练:,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

4、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方法二:读作者,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知人论世,1、思想性格,2、生活经历,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3、风格流派,4、创作背景和目的,二、读作者,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知人:,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屈 原,陶

5、渊明,王 维,李 白,杜 甫,刘禹锡,白居易,杜 牧,李商隐,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北宋诗重义理。 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

6、中多重忠义。,知作者,知人论世,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望洞庭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达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心境。,诗豪,练习:,(09四川)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

7、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拓展训练:,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陆游毕生致力于抗金和收复失地,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

8、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09四川)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拓展训练:,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

9、望与埋怨。,方法三:读注释,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联系作者注释,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

10、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三、读注释,典故,注 释,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

11、中的人。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今四川北部)。 问题:你认为作者在诗中对李白表现出怎样的感情?,这首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对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后,回到四川来。,练习:,10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首诗表现了作

12、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拓展训练:,方法四:读意象,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领悟“意象”中的寓意,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漂泊,意象与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 羁旅伤感 、指代书信,谈谈下面一首小令所表达的情感。,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13、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选取枯藤、老树、昏鸦、西风、夕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悲苦情怀。,练习:,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风:,孤寂凄凉,肃杀凄凉,萧索、清冷、寂寥,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

14、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方法五:读典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五、读典故,例

15、: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之意。,练习:,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6、。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