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1557774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中考前,多翻看以前做过的试题、练习,尤其是那些错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归纳,以下为大家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湎(min) 倒坍(t) 袅(nio)袅烟云 臆(y)测 B.羸(li)弱 馈(ku)赠 浩瀚无银(yn) 一泻(xi)千里 C.攫(ju)取 休憩(q) 精力充沛(pi) 万籁(li)俱寂 D.徘徊(hui) 荫庇(b) 有条不紊(wn) 咄(du)咄逼人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后面

2、的横线上。(2分) A.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气宇轩昂 B.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语无伦次 C.草长莺飞 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 消声匿迹 D.断章取意 深恶痛绝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莫言从“内部” 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 _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 。 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

3、.审视 期待 警醒 B.审查 期盼 唤醒 C.审查 期待 唤醒 D.审视 期盼 警醒 4.名著阅读。(4分,每小题2分) 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那时,村巷里,只有一巷满满的月光。他独自从地上捡起一根孩子们遗落的木棍,随便砍了几下,重又扔在地上,然后返回红门里。 这样过了些日子,杜小康终于走出红门,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将自己暴露在外面。他东走西走。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他像往常一样,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 (1)上面的文段节选自 ,在小说中,杜小康此前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 的人

4、。 5.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敬 崇尚 崇拜)“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1)请从第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句有一处缺少标点,请将补上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3分) (1)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5、染, 。(周敦颐爱莲说) (3)无情有恨何人觉? 。( 白莲) (4)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

6、,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宋

8、公:宋襄公。泓: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qng):强而有力。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 公伤股,门官歼焉。 _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_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_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_ 10.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_ 11.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不

9、完满才是人生 _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

10、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11、。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 _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 _。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2、就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 _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3、 (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 _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1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4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 _,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14.认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点会带来哪些好处?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7分) _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1分) 塔克逊的春天 你每天匆匆行走在绿色大地上,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一株小草的存在,甚至小草常常对着你微笑,你也视而不见。其实只要你想看,把眼光随处一抛都能看见草儿们在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