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51552876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五课 文化创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激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策略通过创境激趣引思明理体验导行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并在体验导行中提升认识、加深认同。(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情景导入年光似鸟,事事如棋。30年多前,中国在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拉开改革的大幕,30多年后,中国

2、人民共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行;300年前,数千万普通百姓走上“闯关东”的漫漫征途,300年后,一部史诗般的闯关东创作完成。让我们再次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播放视频:闯关东片段问题:谈及闯关东等优秀作品的创作,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与聪明才智,你认为呢?方式二:话题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展示山东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创造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的事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本土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导入新课:乔羽先生之所以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要素在其他的文化创新中是否同样重要?方式三:材料

3、导入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他把传统的民歌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方式四:典型案例导入(课前准备:确定采集民歌、童谣的活动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制定采集方案,确定介绍新民歌的人员和各自要完成的任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深刻了解采集新民歌活动对文化创作有哪些作用、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教师由学生的讨论导入本课。教学地位分析本框题

4、在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单元结构上看,如果说文化传播、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外在原因,那么文化创新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本课内容上看,在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则是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巩固经济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阅读教材P4849“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

5、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阅读教材P4950“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3阅读教材P5051“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文化创新的源泉”,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

6、7、8: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步骤4:教师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注: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

7、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注: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点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4.理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难点: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

8、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的同学们都对其中的图片惊叹不已,杂志的首席摄影师和图片编辑姜平说,只要深入生活,一定能拍摄出非常好的作品。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艺术来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

9、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主体1.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2013年6月拉开帷幕,大赛吸引了全省63所普通高校参赛。(1)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2)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3)举办大赛是文

10、化创意的动力和基础。()(4)大学生作品获奖表明文化创意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提示一】(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说到底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工作者的采风活动,通过“三贴近”的观察和体验,可以获得更多第一手的材料,为文化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的采风活动,可以通过与群众的广泛接触,学习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激发无限创作灵感。文化创作是为人民服务的。通过采风活动,文艺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体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又能使文化作品更加自觉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

11、心,同时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开拓文化市场。【提示二】(1)读他们的文章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鲁迅作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落后,农民的麻木,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以及革命意识尚未觉醒的社会现实。高尔基的早期作品揭露了社会现实的丑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小市民的自私保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他们反抗剥削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要求。晚期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规律,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 【提示三】(1)例如,中国杂技剧西游记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版昆曲

12、牡丹亭带来了高校昆曲热;徽班进京带来了“国粹”京剧的产生。(2)要自觉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把握民族精神的精髓。要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友好使者。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精神。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提示四】(1)文化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但这远远不够,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艰苦奋斗,必须自觉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

13、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2) 所举事例要能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的源泉【问题导思】得知自己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时候,莫言正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莫言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想回来集中精力写点东西,也借这个机会到乡下来跟我的乡亲生活一段时间,接接地气吧,也

14、了解一下季节变化的乡村生活,更多地了解一下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莫言获奖,家乡半个月游客突然增多,莫言旧居院中的树苗被人拔光了,萝卜被人拔光了,连小院的墙角下的小草也不见了。还有个别作家、雕塑家在莫言旧居旁租房进行创作,说是希望借到莫言的创作灵感。1. 从材料看出,莫言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并获奖?【提示】莫言经常深入群众,注重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学创作,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2莫言“接地气”的说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提示】“接地气”体现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接地气”可以为文化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人民群众是社会

15、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通过与群众的广泛接触,学习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激发无限创作灵感。3. 材料中的某些“家”能否“借到莫言的创作灵感”?【提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提供的素材是文化创作者产生灵感的基础。经常深入群众,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创作灵感,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别人的创作灵感是“借”不到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两方面的地位不同:在这两个方面中,应明确社会实践对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