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51453926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 高二生物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二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

3、的基因。 4、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5、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 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 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

4、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 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 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1、有氧呼吸: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

5、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

6、: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氧化分解:有氧呼吸- _,无氧呼吸-不 _。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 _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产生同样数

7、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知识点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能流、物流一样

8、,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具体传递方式可分为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和行为信息传递。无论哪种传递,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传递。 知识点总结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

9、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10、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

11、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

12、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常见考点考法 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

13、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 其作

14、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

15、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