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453896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技术应用ppt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统计技术应用,第一章,统计技术概述,一、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进 度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时间,操作者 自检,工长 检验,检验员 专检,统计质量 控制阶段,TQM,TQEM,二、统计的基本概念,1、统计的起源 人类为清点劳动成果及实现原始分配,开始了粗略的计数活动; 17世纪初统计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初统计被应用于管理工作,特别是应用与产品质量管理; 现在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得统计科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预测、决策、控制等各种管理工作发挥

2、良好的作用。,2、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已在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生产管理、气象、水文等其他科研和管理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a.市场分析,如可行性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等; b.产品设计,如可靠性分析、公差分析、故障模型分析等; c.过程控制,如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等; d.检验和试验,如实验设计、统计抽样等; e.过程改进,如数据分析、性能评定、允差分析等。,3、什么是统计和统计技术,统计的定义: 有目的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使用相应的方法制图、列表与分析数据的过程。,统计技术的定义: 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随机现象中确定的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

3、科学。,4、统计技术的分类,统计推断: 是根据收集的数据(大样本或小样本)的分析和统计计算所得的特征值,用来对事物进行预测和推断的技术,如:统计抽样的应用。,统计控制: 是根据收集的数据(大样本或小样本)的分析和统计计算所得的特征值,用来对事物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技术,如:控制图的应用。,5、统计技术应用的作用,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 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原因 分析两种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抽样及试验方案 研究分布理论,6、统计技术应用的优越性,预测未来和推断总体质量水平; 预防差错和缺陷的产生; 对过程实施控制;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三、统计的工作程序,1.设计:工作规

4、划和安排。 确定调查的对象; 明确调查项目及制定调查表。 2.调查:根据目的的有计划地搜集数据。 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表。 3.整理:将搜集的数据分组、加工、汇总。 统计表; 统计图; 统计报告。 4.分析:对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作出推断结论。,四、统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市场分析; 产品设计; 可信性规范;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研究; 确定抽样方案的质量水平; 数据分析、性能评定和不合格分析; 过程改进;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五、统计技术应用的条件,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扎实,有正常的管理秩序,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生产过程稳定,人、机、料、法、环五大因

5、素已标准化,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操作者特别是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和技术人员接受过统计方法的系统培训,具有灵活应用各种统计方法的能力。 具备必要的技术物质条件,如:配备了品种齐全、示值标准的测量仪器器具及先进的测量手段,配备了必要的计算器具和记录表格等。,六、ISO9000族标准对统计技术的要求,1、 ISO9000:2000标准中 0.2八项管理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2.10条款:统计技术的作用,2、ISO9001:2000标准中 8.1总则: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的程度。 8.4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 3、ISO9004:2000

6、标准中 8.1.2j)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或其他技术有助于了解过程和测量变差,因此可通过控制变差来提高过程和产品的性能。,3、ISO9004:2000标准中 8.1.2 j):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或其他技术有助于了解过程和测量变差,因此可通过控制变差来提高过程和产品的性能。 8.4基于事实决策要求进行有效和高效的活动,如: 有效的分析方法; 适宜统计技术; 基于逻辑分析结果,权衡经验和直觉, 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第二章,统计技术的应用,一、常用的统计技术,1、图示法:(直方图、散布图、排列图等),该方法有助于分析问题,并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 2、控制图:该方法用于监视和

7、控制所有类型的产品(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的生产和测量控制。 3、实验设计:该方法用于确定哪个变量对工序和产品性能有显著影响,并把这个结果量化。 4、回归分析:当生产操作条件或产品设计条件发生更改时,该方法可为工艺或产品特性发生的变化提供定量模型。 5、方差分析:(对所观察的变量进行分离),通过对变量组元的分析估计,为控制图和产品交付设计样本结构,也是优化质量改进的工作基础。 6、抽样及验收方法 7、检验和试验的统计方法等。,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工具、技术,三、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四、统计技术、统计方法、统计工具的关系,统计技术:是一个大概念,是整个学科而言的。 统计方法:是指具体的方

8、法。如控制图等。 统计工具:是指简化的统计方法。,五、新老七种工具在PDCA循环中的应用,六、统计方法应用流程图,编制统计方法应用明细表 编制作业指导书 补充技术、资源条件,新的统计方法,选 用,设 计,实 施,统计结果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 措施,质量改进,第三章,七种统计工具,一、调查表,1、调查表应用要点,(1)应用场合 用于系统收集数据,以获得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便于按统一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2)应用程序 确定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想解决的问题); 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数据(解决问题); 确定如何分析数据(统计工具); 编制记录数据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栏目有:

9、 a) 谁收集数据; b) 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收集数据。 试用表格; 审核并修订表格。,2、调查表格式设计要求,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列出项目,项目的排列便于数据整理分析; 尽可能采用简短的数据或文字表达,也可用符号; 涉及的调查问题应具有逻辑性,一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常用调查表的种类,市场信息调查表 a) 普查表; b)重点调查表; c) 抽样调查表; d) 典型调查表;,过程控制调查表 a) 不合格项调查表; b)缺陷位置调查表; c) 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d)过程分布调查表等。,4、调查表的应用示例,(1)冰箱表面喷漆缺陷位置 表1,表2,(2)包装不良项目

10、调查表,(3)操作调查表,(4)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二、排列图,1、排列图,排列图:是为了从关键的到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的图示技术。或称巴雷托图。 遵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按原因或状况分类; 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后而作出的累计柱形图; 事实上是一种频率分布。,2、排列图应用场合,按重要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 排列改进机会; 此图建立在少数项目往往产生主要影响的原理上,通过区别关键与次要项目,用最少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3、排列图应用程序,选择排列的项目,如电话的噪声、串线、信号器、无反应、不响、其他; 选择度量单位(件数、频数、成本等); 选择取样时间周期及确定样本;

11、建立坐标系并对坐标轴刻度 (1)左纵坐标为排列项目的频数,其高度必须等于所 有项目的频度值的总和。 (2)右纵坐标为累计百分比,从0到100标定,其高度 (100%刻度处)必须与左纵坐标等高。 (3)横坐标为排列项目,按频数度量单位的量值, 以递减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其他”无论量值多 大均应排列在最右端。,4、排列图的作图步骤,(1)搜集数据。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搜集一定期限的数据。 期间不可过长,以免统计对象可能有变动; 不可过短,以免只反映一时的情况不够全面; 具体期间根据问题发生的状况和性质而定。 (2)将数据按原因、工序、人员、部位或内容等情况进行 分类,并统计各类项目的个数,即频数。

12、(收集数据见下表),(时间是一个月,检查产品数为500个),(3)按分类项目整理数据,作排列图计算表。 a) 把分类项目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至 少“其他“项,不论其频数大小规定放在最后。 b) 计算各项目的累积频数。 c) 计算各项目在全体项目中所占比率(即频率)。 d) 计算累计比率(即累积频率)。,例: a.累计件数:240(噪声)+120(串线)+70(信号器) 30(无反应) +10(不响)+30(其他 )=500 b.比率计算: 噪声:240/500100=48 串线:120/500100=24. c.累计比率计算: d.累计件数/总件数100=(240+120)/50010

13、0=72 e.整理上述数据得(见下表):,电话故障缺陷统计表,(4)作排列图。作两个等高的纵轴,在左侧纵轴标出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在横轴上按按频数由大到小依次将各项目的频数用直方柱标识出来。成为若干个直方柱相连,由左向右逐个下降的图形,在右侧纵轴标出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总频率)。依次将各项目的频次累加,并用折线表示,成为一条由由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见下图),(6)图形分析 排列图的图形分析是为找出关键的少数(称为A类因素) 按右纵坐标刻度,分别在100%、90%、80%出作水平线,称为C线、B线、A线。 排列图内在A线附近覆盖的百分点所代表的

14、项目称为A类因素(关键的少数)。这一分析原则成为“二八原则”。,三、因果图,1、因果图,因果图:利用箭头图分析特性和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而作的图称为因果图。 由日本石川馨提出的又称石川图。 根据因果图的形状,因果图也叫鱼刺图。 因果图的特点:比较形象、直观、简单、实用,是现场广泛使用的质量管理方法。,2、因果图应用场合,分析、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用于考虑并展开已知结果与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许多潜在原因可归纳成主原因与子原因,形成类似鱼刺的图形,又称鱼刺图。,3、因果图应用程序,(1)明确、简要地确定结果; (2)规定可能原因的类别,考虑的

15、因素包括: a) 数据和信息系统; b)环境; c) 设备; d)材料; e) 测量; f) 方法; g) 人员 。,(3)画图,“结果”画在右边,主要的各类原因在左边; (4)寻找所有一层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 并继续发展三层或更多层; (5)从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 (35个)可能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 开展进一步工作。,4、 因果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成为问题的特性。 选择具体的、最好能用数值(称之为特性值)表示出来的特性。如尺寸超差。 (2)自左向右画一个粗箭头 ,然后把特性写在右侧 。 尺寸超差,3)将影响特性的因素分几大类,然后把每类因素用中箭头画到粗箭头两侧。 可按4M1E,即机器、原材料、操作者、操作方法和环境进行分类。 可按工序顺序,如发酵、过滤、脱色、结晶、成品进行分类。 可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分类。 注意不要遗漏,尤其是重要的因素更不能遗漏。 方法 机器 操作者 尺寸超差 环境 原材料,(4)对于每个箭头所代表的一类因素,要进一步将与其有关的因素以小箭头加到中箭头上去。 更进一步可将那些小箭头加画更小的箭头; 直至细分到可采取措施,加以处置为止。 方法 机器 操作者 巡检时间间隔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