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144989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评估检测二(综合模拟卷)时间:150 分钟。分值:150 分。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钟鼓馔(zhun) 玉荆杞(q)觳觫(s) 便嬖(b)B.商贾()云集 干瘪(bi)纰缪(mi) 联袂(m)C.清风夜唳(l) 朝暾(dn)欢谑(xu) 聚讼(sn)D.扪(mn)参历井 詈(l)骂莅(l)临 愆(qin)期解析:B 项“瘪 bi” “袂 mi”;C 项“暾 tn” ;D 项“扪 mn”。答案:A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锻炼 惆怅 坚忍 拾人牙惠B.松驰 涣散 寥廓 委屈求全C.斑斓

2、宣泄 福祉 惹是生非D.帐蓬 蜂拥 等侯 两全齐美解析:A 项惠慧;B 项驰弛,屈曲;C 项全对;D 项蓬篷,侯候,齐其。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2009 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B.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罄竹难书,我却独爱

3、此两句。解析:“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B 项“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可用“唇枪舌剑” ;C 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D 项“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答案:A4.(2010新创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庆 60 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等网站,纷纷对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活动的称赞和对新中国 60 岁生日的祝福。B.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市人民政府摘取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他们首次跻身此项殊荣。C.20

4、10 年本市房屋登记部门的个人房产信息纸质档案将实现数据化,所有区县房管部门都可逐渐实现二手房过户“立等可取” 。D.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没有一两首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解析:A 项缺谓语,在“纷纷”后加“表达” ;B 项搭配不当, “摘取”与“荣誉称号” 、“跻身”与“殊荣”不能搭配;D 项前后不一致,一面“拥有代表作”对两面“成败” 。答案:C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57 题。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

5、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 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 ,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 ,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

6、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 。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 。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 ,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

7、出”代替“说不出” ,以象尽意。从“有”到“无” ,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 。 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从“有”到“无” ,诗人注重“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 。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

8、心”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 ”诗人“至苦” ,诗篇里却“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老子说:“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 ,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成熟诗人的作

9、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选自 2009 年 8 月 28 日人民日报 )5.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 ,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10、”。解析: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 。答案:D6.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皎然说:“至苦而无迹。 ”诗人“至苦” ,诗篇里却“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D.老子说:“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解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 “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答案:C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11、一项是()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解析:“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答案:A答题建模:1.阅读第一遍,必须边读边画,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中心句、段首句、理性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句子。2.阅读题干,确定阅读材料区间。3.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4.命

12、题人特意在中心句、理性句设题, “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大部分出于此。三、 (9 分,每小题 3 分)(2010河北正定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

13、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

14、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注:二千石:指郡太守。谳(yn):审判定罪。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解析:更:经历。答案:B9.以下

15、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视事数年,大改其俗A.B.C.D.答案:A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解析:“解散投诉者”在先, “斩杀组织者”在后。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四、 (23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4 分)译文:_。(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 分)译文:_。(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3 分)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