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144661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复习题(七年级第一学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戏阅读练习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了,身体也似乎_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坐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石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_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_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3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_,使我的心也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4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轻松 舒展 扑面 依稀 悠扬 沉静 弥散2揣摩下列词语,回答下列问题。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答:以动

3、词“踊跃” 写山,把静物写活了。3 “觉得要和他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 他”指什么?答:笛声4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伙伴开船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点、磕、退、上、架,表现了小伙伴开船的动作非常利落,说明他们勤劳能力,驾船技术娴熟。5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答: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根是横笛,宛转,悠扬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1)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这段选文主要写船行速度快及“我”去看社

4、戏时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2)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 “然而又自失起来” , “果然是渔火” ,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四句话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什么心理?答:四句话分别表现了“我”去看社戏途中那种急切、陶醉、惊讶、惊喜的心理。(3)作者写月夜出航充满诗情画意,主要从几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好处?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多方面着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夜色、情调是多么柔和美好。6、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自失”是指“ 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7、 “大

5、家跳下船” ,这里为什么用“ 跳”而不用“走”呢?因为要表现孩子们的高兴和看戏的急切心情。8、 “双喜拔前篙” ,这里为什么用“ 拔”而不用“拿”呢?因为篙是插在河底泥中的,所以用“拔”,而“ 拿”不表示这个动作。再说这个“ 拔”字,充分反映了农民孩子驾船技艺的熟练。 9.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B )10.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动作的贤淑,又体现了马上就能看社戏的激动心情。 11.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听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 ,视觉(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

6、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想象(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12.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见上视觉。 所闻: 见上听觉。 13. 第三段主要写“我” 的感受,表现“ 我”感受的句子是,使社戏显得“ 未见其形,”,充满了诱惑力答第三段主要写“我” 的感受,表现“ 我”感受的句子是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但思其韵”,充满了诱惑力 14. 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 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

7、 ”与下文“ ”照应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照应。 15.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答:月夜航船。 16.第 2 段景物描写是为了:(c)A.交代看戏的环境。 B.渲染行船的气氛。C.烘托人物的心情。 D. 推动情节的发展。(二)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8、了,他说, “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 “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

9、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问题:1 “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有沮丧转变为兴奋。表达效果:推动情节发展2.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原句: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修改句: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同意了。与修改句相比,原句更加有亲切感,原句表现出母亲和奶奶对我的关心,而修改句没有3.在节选的这一部

10、分,双喜等小伙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概括回答。天真无邪,团结,热情朴实一 、 整 体 把 握 社 戏 全 文 原 有 前 后 两 个 部 分 , 课 文 节 选 自 后 一 部 分 , 描 写 作 者 幼 时 一 段 看 社 戏的 往 事 , 表 现 对 童 年 美 好 生 活 的 回 忆 和 留 恋 的 心 情 。 童 年 对 许 多 人 来 说 , 是 快 乐 美 好 的 , 是 一 段 难 忘 的 体 验 。 在 成 人 后 回 忆 往 事 时 , 对当 时 的 人 和 事 , 更 是 怀 着 一 种 浪 漫 的 情 感 。 本 文 作 者 塑 造 了 一 群 淳 朴 可 爱 的 农 村

11、 孩 子 的形 象 , 如 双 喜 、 阿 发 、 桂 生 等 。 这 些 小 伙 伴 聪 明 活 泼 、 胆 大 心 细 、 热 情 友 爱 。 “我 ”看 不 成 戏 , “他 们 都 叹 息 而 且 表 同 情 ”; 开 船 时 “年 幼 的 都 陪 我 坐 在 舱 中 , 较 大 的 聚在 船 尾 ”以 防 万 一 ; 看 戏 时 桂 生 殷 勤 地 为 “我 ”买 豆 浆 舀 水 ; 回 家 的 路 上 阿 发 以“我 们 的 大 得 多 ”为 由 , 建 议 去 “偷 ”自 家 的 豆 。 这 些 都 是 他 们 纯 真 童 心 的 突 出 表 现 。双 喜 是 小 伙 伴 中 “

12、最 聪 明 的 ”, 好 像 小 伙 伴 的 小 领 袖 一 般 , 他 的 性 格 也 表 现 得 最为 突 出 : 他 心 细 如 发 , 聪 明 伶 俐 , 当 “我 ”看 不 成 戏 , “急 得 要 哭 ”时 , 双 喜 马 上 能想 出 “好 主 意 ”, 并 且 能 举 出 让 “外 祖 母 和 母 亲 也 相 信 ”的 理 由 ; 铁 头 老 生 夜 晚 不 翻筋 斗 , “我 ”很 失 望 , 双 喜 又 用 “谁 肯 显 本 领 给 白 地 看 ”来 安 慰 “我 ”, 表 现 了 大 哥哥 般 的 亲 切 体 贴 ; 他 能 拿 主 意 , 当 老 旦 唱 个 没 完 没

13、 了 , 大 家 都 已 经 厌 倦 但 又 不 好 说 回 去的 时 候 , 又 是 他 提 议 回 家 ; 回 程 时 大 家 偷 阿 发 家 的 豆 , 双 喜 后 又 劝 止 大 家 “再 多 偷 ,倘 给 阿 发 的 娘 知 道 是 要 哭 骂 的 ”, 说 明 他 善 于 为 他 人 着 想 。 而 且 他 很 会 办 事 , 回 来 时船 还 未 进 平 桥 , 他 就 先 大 声 喊 着 : “都 回 来 了 ! ”安 慰 桥 上 的 人 们 。 特 别 是 偷 豆 后 和六 一 公 公 的 谈 话 。 六 一 公 公 指 责 他 时 , 他 先 大 胆 承 认 说 : “是

14、的 ”, 表 现 了 他 的 勇 敢纯 真 。 又 用 “我 们 请 客 ”的 正 当 理 由 堵 住 六 一 公 公 的 嘴 , 很 机 智 。 接 着 说 : “我 们当 初 还 不 要 你 的 呢 。 ”马 上 转 守 为 攻 。 最 后 又 下 逐 客 令 说 : “你 看 , 你 把 我 的 虾 吓 跑了 ! ”四 句 话 显 出 了 聪 明 智 慧 是 别 的 孩 子 比 不 了 的 。 双 喜 是 一 个 聪 明 , 机 灵 , 善 解 人 意 , 考 虑 周 到 办 事 果 断 的 好 孩 子 头 儿 。 本 文 的 景 物 描 写 极 具 特 色 。 作 者 采 用 写 意

15、笔 法 , 从 色 彩 、 气 味 和 声 响 等 方 面 , 描 绘了 月 夜 行 船 、 船 头 看 戏 、 午 夜 归 航 这 几 个 画 面 , 情 景 交 融 , 充 满 水 乡 特 色 。 色 彩 如 豆 麦的 “碧 绿 ”, 远 山 的 “淡 黑 ”, 月 光 的 “皎 洁 ”, 渔 火 、 灯 光 的 “红 ”, 航 船 的 “白 ”; 气 味 如 豆 麦 和 水 草 的 “清 香 ”等 ; 声 响 如 船 行 的 “潺 潺 ”声 , 孩 子 们 的 笑 声 , 横 笛的 “宛 转 , 悠 扬 ”, 诸 方 面 写 得 简 洁 干 净 , 生 动 传 神 。 作 者 还 运 用

16、 各 种 比 喻 、 拟 人 等手 法 , 如 表 现 船 行 之 快 , 用 远 山 来 陪 衬 , “淡 黑 的 起 伏 的 连 山 , 仿 佛 是 踊 跃 的 铁 的 兽脊 似 的 , 都 远 远 地 向 船 尾 跑 去 了 ”; 直 接 描 写 船 , “那 航 船 , 就 像 一 条 大 白 鱼 背 着 一群 孩 子 在 浪 花 里 蹿 ”, 以 动 写 静 , 增 强 了 景 物 描 写 的 效 果 。 二 、 问 题 研 究1.作 者 为 什 么 说 平 桥 村 “在 我 是 乐 土 ”? 民 风 淳 朴 的 乡 村 , 对 一 个 在 封 建 家 庭 中 生 长 、 受 各 种 规 矩 束 缚 的 孩 子 来 说 , 确 实 是快 乐 自 由 的 天 堂 。 作 者 作 为 客 人 , “在 这 里 ”“得 到 优 待 ”, 钓 到 虾 “照 例 是 归 我 吃 ”, 小 伙 伴 们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