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14398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

2、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

3、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

4、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

5、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

6、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

7、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前冲拉成侧拐的朋友请进 从我立志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起,差不多已历时半个月。经过各位热心朋友的指点,加上本人这段时间的琢磨尝试,现在已经基本上改正了这个现象,虽然改得还不是很彻底,但在此把

8、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各位分享一下,说不上指点,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商榷。要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本人结合各位的意见,做了如下两点总结:1,握拍法(直拍):引拍时,中指要顶住球拍。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在球拍后面不能铺展过多,否则拍面就会自然地接触到球的侧面,拉前冲就成侧拐了。而中指稍用力顶住球拍能够保证拍面与手臂有个较小的角度,避免拍子与手完全在一条直线上。我想这点应该是改正这一现象的关键所在。本人以前拉球时就是没有发挥中指顶拍的作用,拍与臂几乎成一条直线,于是拍子触球部位很“自然”而且很“顺手“地就是球的侧面。乒乓球教材上谈到,拉弧圈球引拍时手腕要外展,这个外展,个人感觉不必刻意为

9、之,只要中指能顶住球板,手腕就已经呈“外展”形状了。如果刻意外展,反而会对触球瞬间发力造成影响。2,加大引拍时侧身的角度:要把拉球发力的距离充分预留出来,以便为拉球腾出足够的空间,避免让来球顶住手臂,动作做不完整,从而影响调整触球瞬间的拍型。要做到这一点,站位时就不能采取双脚平行站位的方式,两脚间的间距应当适当加大一点,而且要一前一后。当然也不能距离太大,正所谓”物极必反”的道理。本人以前站位,两脚间距不大,前后距也不大,选择这种站位,在拉球时感觉手臂没有足够的加速摆动的发力空间,来球很顶手,对拉球时的挥拍路线很是不利。经指点,本人尝试了加大两脚间前后距,间距这种站位,对于纠正拉前冲成侧拐现象

10、起了一定的作用。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如何发力?这个问题与此贴本意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就不在此赘述。另外说明,“避免手臂与拍成一条直线“;”加大两脚前后距与间距”等等说法,都是在本人原先的基础上提出的,都不是绝对的,其他朋友未必就适用这些提法。倘若要尝试这些来改正这一现象,请在自己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做到“适当”两字。总之,物极必反,自然最美。另外再附上手腕屈,伸,内收,外展的说明,希望能有用:首先,手臂(右手)平举,掌心朝下。在此基础上,手腕垂直向下用力叫“屈”,垂直向上用力叫“伸“;手腕平行向左用力叫“收”,平行向右用力叫“展”,也即“外展”。拉球引拍时,手腕要稍微外展(可以尝试通过中指用力顶拍这个方法很自然地做到这一点)。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