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51289061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城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C.人性的退化2.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据此可知A.儒家文化被广泛传播B.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 C.分封制旨在以藩屏周D.中原是周文化发源地3. 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

2、夷王。”这一做法A.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 B.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C.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 D.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4.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公则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5.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社会变革,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

3、解6.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废井田,开阡陌”D.推行县制7. 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哪一制度的特点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度D.统一度量衡8. 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B.“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9. 汉武帝时期,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

4、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丞相。由此可见,当时刺史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导致了尊卑失序C.造成了藩镇割据D.削弱了丞相权力10. 右图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和发行的五铢钱。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增加百姓的经济收入 D.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11. 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改善 B.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12.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士族门阀势力强

5、大,威胁皇权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13.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流交融 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14.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B.有利于巩固统一C.促进了南北交流

6、D.削弱了诸侯国势力15. 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16. “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17. 下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十二年(753年)地区户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地区户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北方

7、道137056945.1北方道492218355.0南方道167130254.9南方道405145145.00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18. 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后世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同时采用了三种征取方式,却被史学家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徭薄赋、项目分明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是A.初税亩 B.租调制 C.租庸调D.两税法19. 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0. 有史

8、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21.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这种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宋朝比例4%17.2%24.5%46.1%A.强化了中央集权B.放宽了录取标准C.扩大了统治基础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2.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A.宦官和朋党

9、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3.下幅图画为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反映了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和中华传统文明的融合24. 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其出发点是A.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 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 C.推动“三教合归儒” 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2、 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图一 秦朝形

10、势图 图二 西汉初期各封国形势图 图三 西汉中后期形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取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

11、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及形成特点的原因。(2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葛洪,两晋时人,道教著名代表人物。他在抱朴子一书中强调君臣上下、设官分职是天理自行,不能更易的,主张严刑峻法、“以杀止杀”。他把利用道教进行斗争的农民群众,称之为“奸党”“群愚”,应“犯无轻重,致之大辟”。道教另一代表人物北魏的寇谦之主张革新道教,宣扬“不得叛逆君王”“于君不可不忠

12、”,要安于贫贱,勿怨贫苦。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重大影响,形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启良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主要原因”,抓住生产力、剩余产品、贫富分化及私有制与国家产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可判断B与题意相符。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通过分封拱卫周王室,C项正确;此时儒学还未创立,A项错误;秦朝时期,多民族统一一国家建立,B项错误;周文化发源地是在关中地区,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懿王去世之后,太子年幼,因此立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为孝王,孝王去世之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说明王位继承一般遵循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但如果君主没有子嗣或者太子年幼,也可以选择宗族中的其他人继承王位,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做法,与分封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王位继承遇到特殊情况时的灵活处理方式,并没有体现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