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51285646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10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进度 认识图形(二) 4课时 左右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 左右 分类与整理 5课时 左右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 左右 认识人民币 8课时 左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 课时 左右 找规律 7课时 左右 总复习 12课时 左右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 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 大小。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 流。

2、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 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 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 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3、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 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 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 的方法。 5、

4、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 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 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5、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球 圆柱) 2.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 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 1 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

6、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 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 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

7、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 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 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8、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 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 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 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 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

9、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 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 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 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 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 页的“做一做”。 2第 6 页的第 4 题。 3第 6 页的第 5 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 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0、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 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 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 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 7 页练习一第 6 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 7 页练习一第 7 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11、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 6 页练习一第 4 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 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 7 页练习一第 8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 十 39 十 79 十 49 十 6 9 十 99 十 29 十 59 十 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十() 129十() 13 9 十() 149

12、十() 15 9 十() 169 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 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 15 个气球,买了 9 个, 还有几个 ?)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 ? (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 (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 (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 (4

13、)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 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 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 6) 同时板书得数“ 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 个圈,有 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 提问: (1) 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 得多少?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

14、加算减的方法,同 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10 “做一做”第 1 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 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 P10 “做一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 P10 “做一做”第 3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 完成教科书 P11练习二第 1、2 题。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十几减9 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 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 以内退位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 教

15、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2)9+() 18 15-9() 18-9() (3)9+() 14(4)9+() 1714-9() 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 P11页练习一的第 4 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 P11页练习一的第 3 题。 教师将 l0 、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 的卡片在黑板 上移动 ( 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

16、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 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 P12页练习一的第 6 题。 (1) 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 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 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 P12页练习一的第 8 题。 (1)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 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 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 P11页练习一的第 5 题。 2完成 P12页练习一的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9 十() 168 十() 139十() 15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 2。 (1) 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