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1230802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 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

2、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ng ch xin z 童 扯 线 扎 (童年) (扯断)(毛线) (扎成) w sho sho tu 武 哨 勺 拖 (武术) (哨兵) (汤勺) (拖延) 词语: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

3、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 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

4、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 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 _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2、展示性朗读。 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板书设计: 2、风筝 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 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 蝶样的风筝 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

5、:音乐家竖琴风筝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情感目标: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

6、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

7、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

8、)“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

9、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

10、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略)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

11、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12、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 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

13、、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