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64266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1课有无相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共15题,共0分)1.下列加线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相盈(yn) 辐(f)条 车毂()B. 埏(yn)埴 户牖(yu) 自矜(jn)C. 轻诺(nu) 易泮(pn) 累(li)土D. 柔脆(cu) 枯槁(o) 自见(jin)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味无味 味:品味B. 高下相盈 盈:充满C. 故有之以为利 利:利用D. 自是者不彰 彰:表彰3.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失其所者久 所:处所B. 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C.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作:作为D. 自矜者不长 矜:

2、自以为贤能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B. 死而不亡者寿C.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D.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E.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5.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 知足者富C.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D.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B.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C.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7

3、.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自伐者无功A.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B.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C.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D. 伐无道,诛暴秦8.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 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B.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C.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D. 自是者不彰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B. 其脆易泮 泮:通“判”,分离C.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通“蔂”,盛土的工具D.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强:强固有力10.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安易持A. 其微易散B. 其

4、孰能讥之乎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吾其还也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 为之于未有D.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B.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C. 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

5、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D. 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1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削平(xu) 拮据(j) 琐碎 逻辑 锦缎B. 参与(y ) 癖好(p) 逃遁 抛锚 篷松C. 青苔(ti) 闷热(mn) 安详 坐落 焦躁D. 刨冰(bo) 说服(shu) 愀然 寒暄 证券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社会各界在赞扬湖南省用针孔摄像头整肃庸官懒政之举的同时,也呼吁建立 “懒政”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 节约、反

6、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钱途无量”、“与食俱进”等窜改成语的现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 ,往往使广大受众认识模糊,心中无数。 A. 遏止 力行 误解B. 遏制 厉行 曲解C. 遏止 厉行 曲解D. 遏制 力行 误解1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墓”在沉寂千年后骤然现世,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月14日,经过中国社科院专家考证,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大墓”实际已从考古学上确认为曹操墓,但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和猜测仍没有就此平息。B. 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C. 有些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

7、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D. 为了收集一些读者发来的新词或是对词语解释的意见,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二、填空题(共5题,共0分)16.指出下列加线词的通假字。“自见者不明”中的通假字是1它通2,意思是3。“其脆易泮”中的通假字是4它通5,意思是6。“死而不亡者寿”中的通假字是7它通8,意思是9。17.解释加线词的意思。“长短相形”中形的意思是1“自矜者不长”中矜和长的意思是2“自伐者无功”中伐的意思是3“企者不立”中企的意思是4 18.“事无事”中前一个“事”的活用方式是1。19.“跨者不行”一句中不行的古义和今义

8、分别是1。20.“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是1句式。三、问答题 (共5题,共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

9、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

10、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如何正确翻译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路

11、、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2)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24.谈谈 有无相生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一句的含义。 2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