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64259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一、 基础题 (共22题,共0分)1.按拼音写汉字g qnshn tngshn zi123ti shnli shuzh yn4562.字词解释(解释划线的词)洋洋兮若江河。1 峨峨兮若泰山。2乃破琴绝弦。3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4 志在高山。53.我是拼音小能手123鼓琴善听善哉456知音泰山流水4.一一对应,选一选A好像B再,重新C于是,就D断 E弹 F说,道绝 1曰 2鼓3复4若5 乃65.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善:A.擅长,长于 B.好,表示赞同 C.言行、品质好 D.容易,易于 E.办好,弄好 F.熟悉伯牙善鼓琴。 1善哉,洋洋兮

2、若江河。 2这个叔叔很面善。 36.形近字组词峨1弦2谓3泰4娥5眩6渭7秦8 7.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善:A.擅长,长于 B.好,表示赞同C.言行、品质好 D.容易,易于 E.办好,弄好 F.熟悉伯牙善鼓琴。 1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这个叔叔很面善。 3心怀不善。 4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5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68.字词解释(解释划线的词)洋洋兮若江河。1峨峨兮若泰山。2伯牙所念。3乃破琴绝弦。4伯牙谓世再无知音。5志在高山。69.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_ A. 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B.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C.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

3、人了。D. 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10.古句今译(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1.翻译句子(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2.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再 在现1 2见 3次 4此 5三13.给划线的字断选择正确的意思峨峨兮若泰山!1 A.假若;B.若是;C.像。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 A.读;B.想到、提到的;C.怀念。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 A.再;B.打击;C.复习。1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知音:1善哉:2破琴:3绝弦:415.句段推敲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写出句子的意思.(2)钟子期为什么能听懂伯牙的琴声?16.选择正确的答案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_ A. 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B.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C. 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D. 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17.扩句小马驹瞪着眼睛。远方有一条彩虹。我走过去。 18.缩句雄伟的瀑布从高山上飘落下来。漂亮的风筝在风的带动下飞起来了。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拂动着水波如镜的湖面。 19.对“知音

5、”一词理解正确的是_ A. 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B. 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C. 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D. 对音律有研究的人。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21.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2.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_。A.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 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C. 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二、阅读题 (共2题,共0分)23.理解运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6、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1 2 3(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24.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什么?(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里的“若”的意思是:1这句话的意思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