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64106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六国论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共15题,共0分)1.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A. 齐人勿附于秦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 吾祖死于是D. 师不必贤于弟子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C.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D.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4.下列句中

2、加线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师不必贤于弟子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可谓智力孤危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思厥先祖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B. C. D. 5.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 胜负之数(sh运数),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 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C. 洎(z等到)牧以谗(ch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 思厥(j他的)先祖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6.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后秦击赵者再,李

3、牧连却之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渔人甚异之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7.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 洎牧以谗诛8.下列四组加线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B. 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C.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项羽之死)D. 诸侯之所亡(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六国论)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4、)A.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B.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高考资源网C. 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D.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

5、句”。10.下列各项中对“或”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有的人,有人)B.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或许)C. 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有时)D. 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时)11.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B.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

6、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C. 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 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指当时的人(如杜牧),是指秦人。D.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12.选出全部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 )六国论过秦论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捕蛇者说游褒禅山记赤壁之战师说卖油翁石钟山记A. B. C. D. 13.“何”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何

7、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C.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D.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柳永,字耆卿,北宋专业词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长铺陈点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B.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 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

8、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珍品。D.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擅长史论,文笔纵横姿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15.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

9、,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A. B. C. D.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5题,共0分)16.六国破灭,1,战不善, 2。3 ,4。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六国论)17.1,来者犹可追。 (论语)18.我欲因之梦吴越,1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 (王羲之兰亭集序)20.1,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三、阅读题 (共1题,共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

10、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 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

11、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

12、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

13、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

14、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1)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四、古诗文阅读 (共1题,共0分)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秋波媚陆 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五、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