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59647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届黑龙江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共12题,共0分)1.唐代赵蕤说,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齐一之。为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这反映出( )A. 古代政治制度总是相伴而生B. 作者对早期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C. 君主制度的目的为社会公平D. 唐人对早期政治制度有深刻见地2.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A. 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B

2、. 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C. 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D.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3.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这表明( )A. 两人哲学立场不同B. 宋哲宗善于纳谏C. 程颐具有人文精神D. 当时政治环境宽松4.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 A. 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B. 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 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3、D. 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5.据 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B. 清朝政治信誉扫地C. 内忧外患政局动荡D. 科举制失去吸引力6.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据此可知当时( )A. 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B. 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C. 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D.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7.据郑超麟回忆:“

4、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 爱国救亡精神B. 自由开放意识C. 民主法治观念D. 实业救国愿望8.在梭伦改革之前,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但是梭伦却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另一方面,却并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他所允许的,只限于那些在不受逼迫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这种变化表明( )A. 雅典公民的自由受到限制B. 财产权摆脱血缘束缚C. 社会财富实现了合理分配D. 私有财产得到了保护9.清人出使记录:“议员分为政

5、府党与非政府党两派。政府党与政府同意,非政府党则每事指驳,务使折衷至当,而彼此不得争执。诚所谓争公理、不争意气者也。政府党,亦曰众党,列于右,以内阁大臣为首;非政府党,亦曰少党,列于左,以其党中之领袖为首。议员之额,凡六百七十名,皆择有公民资格者,以秘密投票法选之。” 这一记载描述的应该是( )A. 英国议会上议院B. 英国议会下议院C. 美国国会参议院D. 美国国会众议院10.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6、B. 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C. 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D. 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1.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A.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B. 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12.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

7、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B. 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C. 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

8、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薛福成变法材料二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材料三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

9、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工业革命”一词并非一开始就被人接受,即使一流的历史学家也完全否认这个术语。希顿认为,将这样一个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作为一个标签不能令

10、人满意,需要用一个新标签来替代。虽然,斯密在工业革命期间完成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样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并没有注意到当时出现的工业革命,就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进行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竟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在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历史学家马蒂诺、麦考莱在著作中没有使用,狄更斯、迪斯累里的社会小说中也没有出现,在宪章运动的演讲中似乎也没有作出肯定的回应。即使到19世纪的中期和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叫作“工业革命”的事情。当时的人并没有注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

11、进行。因此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随便想像来形容一个时代的名词,他们怀疑这个用法是否正确。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脸上刺字),其小女儿缇萦上述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罪,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并着手改革刑制:“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

12、“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将犯人暴尸街头),但实施中受笞刑者大多死亡。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同时规定笞杖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经历文景时期的改革,国家刑罚体系的中间部分被废除了,只保留了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沈家本在奏

13、进法院编制法草案的奏折中一开始就引用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上谕,称赞其“为宪政之预备,奠自强之初基,睿谟宏远”,自己“钦佩莫名”。接下来,沈家本介绍说,该草案经由修订法律馆馆员分门编纂,冈田朝太郎帮同审查,最后由他本人“折中刊定”,“阅八月始克属稿”。初稿告成后,又根据各部、院官制清单,“详加对勘,剥肤存贞”,最后形成了15章140条的奏进稿。奏折的重点,是解释“为各国通用,而于今日之实际及中国之风习未宜因袭”的几种制度。一为“定额”,即审判组织的人员组成。各国审判制度,通常是初级审判由一人实行单独制,地方审判、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7人实行合议制。而法院编制

14、法对此稍有变通,改为初级审采用单独制;地方审一般用推事1人,若经预审或再审则用3人;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实行合议制。二为“巡审”。日本在区裁判所设出张所,临时派遣人员审判案件。法院编制法仅规定在地方审判厅以上设分厅;巡审员仅由大理院酌量派遣,以特别事件且关系重要者为限,高等审判厅以下不得援用。吴泽勇清末修订法院编制法(1910年颁布)考略(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编订法院编制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关于法院编制法的编订。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说:“英国关于巴勒斯坦的

15、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000平方千米(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万维网材料二1947年11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开始发生冲突,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持续到1949年4月12日结束。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援下通过战争控制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约20000平方千米,圣城耶路撒冷的新城区被以色列占领。联合国分治计划中的阿拉伯国未能成立,7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此后该地区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性人体炸弹袭击事件。万维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希尔和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