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58486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共15题,共0分)1.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A. 液化B. 凝华C. 熔化D. 升华2.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 大雨B. 冰雹C. 霜冻D. 雾3.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A. 升华现象B. 凝华现象C. 熔化现象D. 汽化现象4.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 熔化B. 汽化C. 升华D. 凝固5.如图,我国云南省

2、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 )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6.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 冰雪消融 B. 清晨的露珠 C. 寒冬冰雕变小 D. 树枝上的雾凇 7.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 A. 玻璃先升华后凝华B. 钨丝先升华后凝华C. 钨丝先熔化后汽化D. 钨丝先汽化后凝固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

3、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9.寒冷的冬天,气温在0以下,公园里的冰雕会慢慢减小,这是因为( )A. 冰雕中的冰在慢慢熔化B. 冰雕中的冰在慢慢蒸发C. 冰雕中的冰在慢慢液化D. 冰雕中的冰在慢慢升华10.北方有一座冰城-吉林市,冬天的早晨,会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即所谓的“雾淞”,则“雾淞”的形成是( )A. 液化现象B. 凝固现象C. 升华现象D. 凝华现象11.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已不存在,全部

4、结成冰B.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12.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 ) A. 蒸发现象B. 熔化现象C. 凝华现象D. 升华现象13.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B. 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14.人工降雨的方法之

5、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A.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15.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 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 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二、填空题(共5题,共0分)16.雨、雾、雾凇、雪、霜、露、冰雹、冰凌、冰挂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这些自然现象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6、1,由于液化形成的是2。17.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1而变为水蒸气,这个过程中冰要2(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2。19.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1(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2热,实现快速灭火。2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1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7、,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2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3热。三、解答题 (共5题,共0分)21.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请你回答(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1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2热;(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1(3)“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1

8、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2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3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4热。22.探究电冰箱中“水”的物态变化(1)先猜想一下,冰箱中的“水”会发生哪些物态变化?(2)打开冰箱,找出实例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3)把你的探究过程整理好,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23.天气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什么道理?2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

9、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水份,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1; (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1,这个过程要2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1;(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1,这个过程要2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