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147980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0.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ppt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教学目的:,掌握:淋巴器官的组成、各淋巴器官的基本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意义, T细胞和B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 T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的正选择和负选择。 熟悉:T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NK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各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主要内容,第一节 淋巴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初级淋巴组织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2、次级淋巴组织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3、淋巴细胞的循环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细胞 1、B细胞 2、T细胞 3、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4、吞噬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5、朗汉细胞与树突细胞,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2、,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第一节 淋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一、初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 三、淋巴细胞的循环,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淋巴组织等。,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脾,皮尔氏体 (Peyers板),小肠,阑尾,大肠,胸腺,淋巴组织,扁桃体,骨髓,淋巴结,胸导管,左锁骨下静脉,右淋巴 导管,一、初级淋

3、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免疫系统的“黄埔军校”,1、骨髓(bone marrow) 造血器官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造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巨核细胞,原(始) 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小淋巴细胞,血小板,免疫细胞的来源,一、初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2、胸腺(thymus) 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胸腺,胸腺分成许多不完整的小叶。每个小叶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内胸腺细胞密

4、集,故着色较深;髓质含较多的上皮细胞,故着色较浅。,外皮质部,内皮质部,胸腺素,胸腺生成素,髓部,次级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双负,双正,单负,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一、初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2、胸腺(thymus) 特点: 胸腺是培育和选择T细胞的重要器官。 胸腺有明显的年龄性变化。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 胸腺是一个易受损害的器官,致损因子消除后结构可逐渐恢复。 切除胸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一、初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3、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法氏囊是鸟类特 有的结构,位于泄 殖腔后上方,囊壁 充满淋巴组织。 法氏

5、囊是禽类的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种类有: 1、淋巴结 2、 脾脏 3、 其它外周淋巴组织,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淋巴结 位于淋巴管汇集部位,是淋巴细胞定居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 淋巴结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器官。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淋巴结和淋巴导管 淋巴结主要位于引流淋巴管的连接处。淋巴最终汇集于胸导管,然后通过左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结,淋巴管,左锁骨下静脉,胸导管,皮质,副

6、皮质区,髓质,1、淋巴结 结构: 皮质区 皮质区:主要是B细胞居留、成熟、分化为浆细胞场所 非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T细胞居住区胸腺依赖区 髓质区 :是内部结构疏松的组织,分为髓索和髓窦。,被膜,(未分裂的休止状态),(快速分裂),皮质区,(巨噬细胞),(网状细胞和B细胞),生发中心:位于次级淋巴滤泡内的结构,形态学上分为富含增殖性B细胞(中心母细胞)的暗区及充满滤泡树突状细胞和中心细胞的明区,是B细胞在抗体应答中大量发生增殖、选择、成熟和死亡的部位。,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淋巴结 功能: T细胞及B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T:75%,B:25%

7、)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 淋巴结中的T细胞多为CD4+T辅助细胞(Th),过滤淋巴液:淋巴流经淋巴窦时,巨噬细胞清除其中的异物。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但对病毒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常很低。 进行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与处理抗原,使相应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发生转化。,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2、脾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是血液循环的一个过滤器。,2.脾,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脾的功能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B:60%) 滤血:脾索和边缘区,含

8、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免疫: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等可引起脾内发生免疫应答。脾内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 (血源性抗原),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脾的功能 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以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脾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储血:人脾可储血40ml, 当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的收缩可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3、其他外周淋巴组织 皮肤淋巴组织 由表皮、真皮中分布的各种免疫细胞构成。 表皮:上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小量

9、皮下淋巴细胞(主要CD8+T细胞)。 真皮结缔组织:大量的T淋巴细胞(CD4+,CD8+)和巨噬细胞分布在微血管周围。 既是免疫的激发部位、又是免疫应答效应部位(型超敏反应)。 朗格汉斯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提呈、递呈抗原给T细胞的能力。,二、次级淋巴器官的组成与结构,3、其他外周淋巴组织 黏膜淋巴样组织(MALT) 也称脏系淋巴样组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皮尔氏体(Peyers patche),阑尾等。,绒毛,皮尔氏体,肠内腔,鼓膜中层,初级滤泡,滤泡,黏膜下层,生发 中心,肌肉层,50-

10、70%B细胞 10-30%T细胞,M细胞表面的绒毛把微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经由M细胞转移到上皮下面的淋巴组织,诱导免疫应答。,三、淋巴细胞的循环,1、定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 小静脉 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进入左骨下静脉 血流 脾脏 动脉周围淋巴鞘 红髓 再入血流 毛细血管后小静脉 黏膜组织 引流淋巴管 返回淋巴结(使淋巴循环和血流循环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畅流全身),HEV高壁内皮细胞,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三、淋巴细胞的循环

11、,3、淋巴细胞循环的意义 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其活化参与免疫应答。 能使B、T细胞和记忆细胞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细胞 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 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抗原呈递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肥大细胞等。,淋巴细胞 (Lymphocyte),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是一个复杂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分为许多形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亚群。 包括T、B和NK3种。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 B细胞 介导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N

12、K细胞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就能杀伤某些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一、B细胞,B细胞也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指带有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细胞。,一、B细胞,1、 B细胞的来源 胚胎期(哺乳动物)源于胎肝和胎脾。 成体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2、发育分化 淋巴干细胞祖B细胞前B细胞幼B细胞成熟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的分化,记忆细胞,淋巴干细胞,祖B细胞,前B细胞,幼B细胞,成熟B细胞,激活B细胞,浆细胞,轻链的重排,重链的重排,表达CD45R(小鼠为B220),改变RNA加工,抗原刺激,合成替代轻链,Ig表达,骨髓,外周淋巴 组织,一、B细胞,3、B细胞亚系 有人把

13、小鼠的B-Cell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Cell辅助作为标准分为: B-1亚系:也称非常规B细胞亚系,为T细胞不依赖性,只有初级应答。 B-2亚系:也称常规B细胞亚系,为T细胞依赖性。有次级免疫应答。,一、B细胞,3、B细胞亚系 按照B细胞表面分子不同分为: 次要亚系:细胞表面有CD5分子,这类细胞能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 主要亚系 :表面无CD5分子。,IgE,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B细胞的表面标记,表面标记是指细胞表面上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抗原受体(膜抗体) 识别特点:识别游离的抗原,不受MHC限制 mI

14、g分子的C端比分泌型抗体分子(sIg)多一段疏水的肽段。,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Fc受体:与抗体Fc片段结合的受体。,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Fc受体:与抗体Fc片段结合的受体 抗体类型不同,Fc受体也不相同。 B细胞表面上有有FcR(IgG)和FcR(IgE)二种。 FcR又分为FcR、FcR FcR。 FcR又分为FcR、FcR。, Gamma;Epsilon,B细胞的花结试验,Fc受体能结合抗原-抗体形成的复合物。 用抗牛红细胞抗体与牛红细胞形成的复合物(抗体致敏红细胞,EA)作EA花结试验。,一、B细胞,4、

15、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补体的受体 在B细胞表面有CR1(CD35)和CR2(CD21)二种, CR1: 结合C3b和C4b,免疫黏附功能,调节B细胞的活化增殖。 CR2: a.B细胞协同受体组成分子; b.与C3d和C3dg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补体的受体 在B细胞表面有CR1(CD35)和CR2(CD21)二种,,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有丝分裂原受体 有丝分裂原:是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有丝分裂的物质。有选择性的与B或T淋巴细胞结合 作用:使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16、。 种类:葡萄球菌A蛋白(SPA)B细胞专有 (不依赖于T细胞) 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依赖于T细胞),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MHC-抗原 MHC抗原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MHC编码的一类膜蛋白,在蛋白质抗原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MHC-抗原 分两类:MHC-和MHC- B细胞能表达MHC-抗原,能被CD4+T细胞识别。,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T1受体(CD72)和MEM受体 T1受体与T细胞表面的T1抗原结合。 MEM是鼠红细胞受体。 两者可能是未成熟的B细胞的标志,一、B细胞,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B7分子 由微生物的脂多糖抗原诱导 含两个Ig样结构域的肽链; 包括B7.1和B7.2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