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1073300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专 硏究方IJ7Kr关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 轴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吴凤兰导师老师:李潮海教授房志勇研究员业:农业推广向:种子产业化玉2006年5月致 谢本文是在李潮海教授、房志勇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论文的选题、构思,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论文的结构安排、语言修饰,二位导师都字 豁句酌,夜以继日,无私奉献,给予了精心的帮助和指导。恩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 不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学者风范及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将使我终身受益。三年来,恩师对我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谨此对恩师的教诲 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献上我诚擎的敬意!三

2、年来,承蒙马新明教授、吴克宁教授、介晓幕教授、高尔明教授、赵全志博士等 河南农业大学任课老师授学解惑、帮助完成学业;河南农科院铁双贵博士、张练红、饶 荣惶研究员对论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农学院、河南省农业科 学院图书馆、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农科院粮作所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同事和同 志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终使论文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三年来对我学习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感谢先我两年的农业推广硕士学友前辈、以及本期同学的学友们的切实帮助 和支持!再次向所有曾经关心我学习的师长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2006年5月于郑州新品种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国内外

3、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有一流的新品种, 才能带动一流的种子企业,才能逐渐发展形成种子产业。我国的国有农业科研机构,一直是种子科研与育种的主力军;在B前我国种子市场开放的形势下, 具备种子产业化的品种基础但近几年随着种子公司选育的品种数量增加,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在品种 选育中的优势地位正逐步削弱;一批已有自育品种、经营业绩不错的民营和金融资本创办的种子公司 正在_起,国外的种业巨头更是来势制猛、抢种子市场份额。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如何继续保持 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提离我国的农业生产水 平和民族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内外种业的动态发展

4、、我国种业的现状以及有关种子典型企业的资料为研究材料,采用 对比分析、抽样分析、典型分析、演泽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国内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在种子 产业化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的环境、自身现状、比较 优势、存在问题与不足.总结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在于:品种创新优势,即育种 人才、育种材料、育种设施设备和规范化的科研管理优势等:信誉优势,即长期在“科技兴农中发 挥积极作用,“科研单位”的牌子在农民心中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政策优势,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使自育品种获得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 较大政策

5、优势问题和不足是:科研体制的制约、产权残缺和制度制约,即事企不分、产权不明,产 业化链条之间协调不畅等:思想开放不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够强:商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管理和运营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研究开发投资少等。针对自身优势和不足.参照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和种子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发展种子产亚 化的战略对策是:转变观念,确定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战略;提出企业发展的科技领先战略,成本 领先战略,品牌战略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置股权;改革现行的管理方式、人事制度、 奖惩制度,建立以人为本、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组织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拓宽 投资渠道,增强科技创

6、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新包括育种技术的创新、种子 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创新、营销管理手段的创新等,但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应根据自身条彳彳和优势,在保 证育种科研创新的同时兼顾其他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开拓销售市场,加大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 和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种业*实现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的战略转变。加强种子质最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 建设,保证种子质量零缺陷和实施CIS策划和品牌营销战略,以及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常靑企 业”和种子经营百年老店”,以实现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机制:创新:发展1文献综述1.1农业科研机构在种子产业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

7、业科研机构(包括大专院校),是种子产业化以前及形成初期的新品种培育者,种子产业化的 引导者,国内外的情况大致相同,新品种为种子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种子产业发 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新品种,种子使用只能停留在自产自用的原始状态;有了商产高效的新品种, 种子的大量繁殖变得有价值和有意义,只有一流的新品种,才能带动一流的种子企业,因而才能逐 渐发展形成产业。种子产此化以玉米种于的产业化最具规模和特色,国外的玉米种子产业又以美国 最为发达。因此,本文以玉米种子的科研和产业化问题的讨论为主,国外种子产业化的论述以关国 为主.1.1.1美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在种子产业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二十世纪初,

8、美国政府拨款给各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培育出第一批玉米新品种:到二十世纪 30年代,美国的玉米新品种大多是由州立大学和科研机构培育在种子未形成大的产业以前,州 立大学的农亚试验站实施新品种选育、繁殖、生产、推广和技术培训的全过程1930年以后,美国通过立法实行品种保护,促进种业市场化3,种子立法为种子市场提供了制 度保障,市场经营的利润淀使一些私立机构成立种子公司幵始经营种子,并逐渐形成了三种类型的 种子公司:一些最初的私人公司靠销售未经保护的公共品种起家,只从事种子加工,包装和销售, 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出专处性或地域性的种子公司;许多公司高薪聘用育种家,培育新品种或出售 亲本材料;一些后期出现

9、的大型种业公司自办科研,科研机构设在了自己的种子公司内,把研究、 育种、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形成育、繁、销一体化的跨国种业公司,并开始对国际种子市场进行 垄断。国有农业科研机构退出种子产业化实施,仅从事农业基础性研究。 1.1.2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在种子产业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国有农业科研机构一直是种子科研与育种的主力军lai。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农业部发布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要求广泛幵展选种留种活动, 各省从农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中抽调科技干部和技术人员,报导作物品种的评选工作19541955年,中央农亚部要求农业科研机构和农场调杳本地优良品种,开展品种间染交和选 优工作

10、,选出的品种间优良杂交种比当地农家种增产2(Kt30%;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双交种 培育成功河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河南镇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地K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 科学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选育的豫双1号新双1号、2号,云双1号、2号最为出色,比当地农 家种增产20%30%,比品种间杂交种增产20世纪6070年代,即便有号称“的文化人革命,农业科研单位的新品种选育丨.作 仍在顶着巨大社会压力进行,期间由河南备新乡地区农亚科学研究所张庆吉笠科萝家培育的新单1 号玉米新品种,比当地推广种增产30r40V种植遍布全国11个毋区,还远涉g洋,引种到欧洲和 亚洲一些国家在国内最多年份种植面积2

11、000多万亩,70年代初期累计种植面积1.6亿亩增产 玉米25亿公斤以上:而且新单1号的育成并在生产上人面积S接使用,还标忐了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具同期世界领先水平1随着新单1号的成功选育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单交种选育大行其道,全国各地的 农业科研机构纷纷幵展工作,相继选育出成批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由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选育、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获奖的玉米染交种(表2)中可见一斑。表2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获奖的玉米杂交种及选肓单位成间 育时产量水平(公斤/亩)序号 名称品种选育单位 975 969500 400 600 400 550 470 500350 400 500 3

12、85 400 350 450 410L101300974500 200 2000 225 2000 350 250963号360 100975中国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中国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吉林窗农科院作物所 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 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 河南农学院农学系 湖北省天池山农科所 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析 狭西货农科院粮食所 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科所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 黑龙江省!江地区农科所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 山东泰安地区农科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黑龙江贫北安农场农科所 资料来源:全国科学大会农业科技授奖成果汇编,农业部科学技术局等,1981年10月 由表2的授奖新品种产量水平和推广面积可以看

13、出,由于新品种的产量水平较高,各品种已得 到10(3000万亩的较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而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势必需耍大面积繁殖生产。但是, 我国在过去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只能从事新品种选育,把选育的新品种无 偿提供给种子公司繁殖经营;而种子公司也只能按计划生产和供种,微利经营或入不敖出,市场不 开放,利益没保障,严重限制了我国种子的产业化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获奖的16个玉米品种,全部出S全国各地的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其实,即使 在全国科学大会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如在1991-1995年间,通过国家级审定的17个玉米新品种中, 出6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的16个占总审定数的94%: 1

14、9962000年间,通过国家级审定的60个玉米 新品种中,出自种子企业中的科研机构异军突起占12个,国有农业科研机构选育妨个,仍占总审 定数的1997年10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引起较早领佥精神的部分国有种子公 司的重视,公司内办科研、搞肓种的的风气乍起,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打破了我国多年来种子经营只能固守在国有种子公司内的坚冰,国有农业科研机构迎来了种子经营的春风不但获得了合法经营种子的政策许可而且凭借自身多 年积累的新品种创新优势,获得了现阶段我国种子产业走向市场化的独特优势他们面向市场积 极创办了约3000余家种子公司,在短短的5年时间,出现了像“隆平高科、“吉林吉农”、“秋乐

15、”、 金娃娃等颇具规模、颇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种子公司。 1.2国外种子产业化的成功做法美国的玉米种子贸長占据其国内全部种子贸易利润的一半以上I”美国的玉米种子产业不仅市 场巨大,而且运行规范,已发展形成一个年产值几十亿美元的基础产业对美国的种植业、食品业、 祠料业乃至医药、化工行业都有巨大影响.美国种业七强中.有五家以玉米种子作为主营业务以 先锋(Pioneer)公司为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对种子销售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玉米种子 的营业利润占其总营业利润的90%以上;迪卡(Dekalb)公司在美国曾一度领先于宄锋,原因就在 于其首先选育出大受市场欢迎的玉米双交种Dekalb404A、中熟玉米

16、单交种Dekalb805和早熟种 Dekalbl45等新品种而先锋公司之所以在70年代中后期再次超出,应归功IF该公司P3780和P3732 单交种的成功选育以及每个品种的累计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销售带来的丰厚利润*玉米种子的成功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种子产业的形成、完善与发展,投巨资进行玉米育种 研发是美国玉米种子产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公司设置科研机构,育种工作全部由公司承担, 在育种目标的制定上,非常注重品种育成后的商业前景:将销售利润的一部分投入育种研究选育自 己的品种,在本土和国外建有自己的种子生产农场或基地,有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和销售网络,良 种选育与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配套成龙,种子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