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50999649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7月22日,“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一为什么要建? 二 阻碍开放共享的因素 三 促进开放共享的措施和办法 四 CERS建设的内容与成果 (三) 体会与展望,一为什么要建?,一为什么要建?,1.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学、科研对高水平分析测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型精密贵重分析仪器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大量科学数据的获得有赖于高度精密的分析测试仪器,离开了这些仪器的支持,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工作难以深入进行。,为什么要建?,2.开放共享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国家科委1982年:“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暂行

2、办法 ” 中国科学院1983年:“中国科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 教育部1984年:“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校是国家大型精密贵重仪器集中的单位,如何加强精密贵重仪器的建设,实现开放共享, 充分发挥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不断提及的问题,是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的工作内容,也是国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难点。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这不仅是一个投资效益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问题,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的焦点和热点。,3.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存在诸多问题 总体上数量不足,尤其是高精尖仪器不足,高水平研

3、究受制约; 地域分布不均衡。受高校分布的影响,有限的仪器资源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中城市,集中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 整体利用率不高。由于服务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大型仪器资源利用率参差不齐,部分仪器利用率不高,同时又存在着部分精密贵重仪器低水平重复购置的现象; 缺少信息交流手段。由于缺少一个信息集中的、权威的管理与交流平台,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得不到充分的交流,用户和机组缺少充分沟通的途径,造成许多仪器一方面资源短缺,需要使用的用户找不到合适的仪器,另一方面部分仪器利用率不高。,为什么要建?,4.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总体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和高水平的课程资源有限。

4、 5.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如何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渠道。,为什么要建?,二 阻碍“开放共享”的因素,阻碍“开放共享”的因素,观念落后,认识不够 相关政策法规缺乏。 缺乏规划,重复购置和封闭使用。 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管理水平较低。 技术人才缺乏。 开放共用经费不足。 评价、奖惩机制不适应,三 促进开放共享的措施和办法,(1)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2) 构建分层次的共享平台 (3)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 (4) 建立共享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5) 设立分析测试基金或维修维护基金 (6) 实行效益评价,激励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立和完善

5、相关制度和机制,政府制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法律法规 国家投资,必须共用; 适合共享的大型仪器必须入网服务 建立三个机制(人、财、物): 共用机制:统管共用、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仪 器设备使用管理机制; 分离机制:统一管理和管理、使用相对分离的人 员使用、管理机制; 投入机制: 基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效益评 价的经费投入机制,构建分层次的共享平台,教育部共享平台,区域共享平台,校级共享平台,学科共享平台,个体仪器,校内开放是基础,做好了校内共享才有对外开放的基础和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优化结构 交流培训 持证上岗 校设关键岗 设立正高职务 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实验室创

6、新基金 激励机制,建立共享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校级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 区域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部高校大型仪器与优质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立分析测试基金或维修维护基金,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效手段 是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有效方式,实行效益评价,评价要素 :综合利用率、成果效益、管理服务 激励机制 :奖惩,开放共享基金,四 CERS建设的内容与成果,立项,2004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发改社会20042927号)。2005年1月21日,教育部转发批复,宣布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启动“十五”“211工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建设(教高函20051号

7、)。 主要承担单位:清华大学(项目牵头单位),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建设目标,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管理和机制创新,到“十五”末期,初步建立分层次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互为适应的教育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新机制,强化组织和协调配置、利用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和机制健全的资源共享系统,实现“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8、。,主要任务,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建设,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共享技术条件建设和环境建设,研究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初步形成资源共享系统体系框架。,主要任务,资源共享系统运行支撑环境建设 全国运行维护中心建设 上海、武汉区域中心建设 入网仪器设备共享技术条件建设 资源共享系统资源数据库建设 资源共享系统应用服务协作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系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建设,管理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 区域中心建设(2) 入网仪器开放技术条件建设(138/33) 分析测试中心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4) 技术与管理培训(9+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

9、共享信息建设; 应用服务协作平台建设(10); 共享系统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5);,子项目的设立,项目建设的内容,资源共享系统组成体系,项目经费(合计4000万元),在项目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项目的建设目标。 主要成果: 建立了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与管理体系 优质资源的共享初见成效 围绕大型仪器开放服务,开展技术与管理培训 研究了资源共享系统运行与管理机制,建设成果,1.建立了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与管理体系,1.1 组织管理机构 1.2 管理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 1.3 应用服务协作平台(包括10个信息服务软件系统),1.1 组织管理机构,决策机构,教育部牵头

10、,10所主要建设学校副校长参加。,执行机构,设立在清华大学。开展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各子项目的进展。,咨询机构,1.2 管理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完成了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环境 完成了集群的部署,实现了HTTP请求的转发和网络负载均衡,实现了应用程序模块的网络化部署与高可用性 软硬件支撑环境采用能够支持大量快速网络用户访问的体系结构,集群系统,多媒体系统,1.2 管理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建成计算机与网络环境 3T主存3T备份; 1个IBM P570(8CPU) 12个企业级应用服务器 千兆核心交换机 DB2、集群软件系统、媒体软件,建成办公与开发环境,1.3 应用服务协作平台,10个信

11、息服务子系统,分别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共七家单位共同承担 (1)网络门户应用服务分系统 (2)仪器设备共享应用管理分系统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资源应用管理分系统 (4)精品课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分系统 (5)共享系统运行支撑技术分系统(含标准与接口系统) (6)大型实验软件封装和网上共享使用(预研) (7)数字化设备远程操作与监控(预研) (8)快速设计支持知识系统 (9)网络化协同工作服务系统 (10)其它:高校仪器设备(800元以上)汇总与统计系统,(1) 网络门户应用服务分系统,完成情况 完成了门户形象设计、基于WEB的信息发布、交流论坛、网上咨询与培训、用

12、户管理等,把共享系统建设成为全国高校的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的最大的、专业化的门户。 门户的域名为: www.CERS 门户的图标为:,(2) 仪器设备共享应用管理分系统,完成功能 建设了最具共性和跨地区、高校的网上仪器设备共享分系统, 提供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运行状态信息(使用机时、可提供机时等)等服务, 并能够完成仪器设备的入网审批、资源查询、预约使用管理、委托测试、效率评估等。,(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应用管理分系统,主要功能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上申报:这是各高校示范中心网上申报使用的平台。系统提供个高校示范中心申报信息的建立、更新与维护等功能,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查询功能

13、。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上评审:这是评审专家进行网上评审使用的平台。系统提供了按学科浏览和比较各高校示范中心申报的材料、网上打分等功能,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展示:这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展示的平台。系统不仅、维护功能,更主要面向各级各类用户展示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4)名师精品课程共享分系统,主要功能 该分系统建立起了适合各类多媒体信息(如名师名课)存储、管理与传输的媒体传输系统;建立起支持各个学科、各类教材、教案(主要为图片与文字)等资源采集与共享的软件服务系统。 课程浏览子系统: 课程浏览

14、子系统包括课程推荐、课程浏览、课程查询、链接课程、常用软件、系统说明、联系我们七个模块。 课程发布管理子系统: 课程发布管理子系统包括课程信息管理、统计数据管理、服务器负载均衡管理三大模块。,(5)运行支撑分系统(含标准与接口),主要功能 全局信息模型、编码体系的建立与底层数据接口 资源信息的统一封装与注册、资源定位与发现 制订发布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仪器设备共享标准与规范(征求意见稿V1.0) 通用校级平台系统,为一般学校提供最具共性的学校一级的共享信息系统 全国平台与校级平台接口系统,(6)谱图软件网上共享,红外光谱谱图共享库管理系统 谱图信息管理系统、谱图仪器管理系统、服

15、务系统并实现谱图访问权限管理,(7)数字化设备远程操作与监控,主要功能 基于通用网络协议实现仪器设备异地操作、控制、 监视与跟踪,远程系统界面,生物波谱学课程教学,973项目进行远程实验,(8)快速设计支持知识系统,主要功能 快速设计支持知识库系统 使得试验人员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支持模型,能够快速设计出新的实验原型。利用CERNET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共享。 基于Web的零件资源库 企业参考模型库 大批量定制知识库,(9)网络化协同工作服务系统,建设目标 建设网络化协同工作服务系统,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共同开展设计任务。 实现方式 网络化协同工作支持系统,引进了美国I-

16、telco公司IP CONFERENCE SYSTEM,在此基础上开发建成。在上述平台基础上,开发完成了四种仪器设备共享应用系统 三维激光扫描仪网络化共享应用系统 数控设备网络化共享应用系统 快速原型设备网络化共享应用系统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网络化共享应用系统,(10)高校仪器设备汇总与统计,主要功能 实现全国各高校每年对价值800元以上的设备进行汇总上报和统计,效益,1.建立了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与管理体系,为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 为应用服务软件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平台和运行条件; 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了内容丰富的门户网站和应用软件; 整个体系的建立的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开放理念的的形成,并进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1 大型仪器设备资源 2.2 名师精品课资源 2.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2.优质资源的共享初见成效,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入网 以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为目标,开展仪器设备的入网申报、评选,从12个省市、 59所高校申报的595台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