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0994068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语言学史PPT演示文稿(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中外语言学的奠基与勃兴时期(一):奠基时期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的“思辨语法” 一、中世纪的基督文化 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2,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其间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汉堡、威尼斯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后,又兴起了工场手工

2、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活动的发展,从而有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工场手工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3,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的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欧洲的文化教育。 公元5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罗马时代的城市几乎完全没落,有的成为设防据点,有的成为封建诸侯或者主教的驻地,古代的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也几乎荡然无存。统治西欧各地区的各个蛮族王国由于刚刚脱离原始部落状态,在文化教育方面还是一片空,所以罗马基督教会就成了古代文

3、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在教会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些修道学校、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4,当时的教育以“七艺”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七艺又称“自由七艺”,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来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 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由此可见,当时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已经十分重视。,5,二、中世纪欧洲的语法研究 1拉丁语语法的研究 中世纪欧洲语言学的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拉丁语是基督教的宗教语言,也是教会学校的教学语言。因此,中世纪早期

4、的语言研究,就是对拉丁语语法的研究。,6,英格兰和爱尔兰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也掀起了学习拉丁语的高潮。早期的拉丁语语法著作多是语法教材。由于古罗马的多纳图斯和普利森(普利西安)的语法著作被视为拉丁语语法著作的典范,当时新涌现的拉丁语语法著作大多是对多纳图斯和普利森的著作进行模仿。如英格兰的阿尔福利柯专门为儿童写了拉丁语法和拉丁会话手册,他还告诉读者,他的书可以当作古英语语法的入门书,其书在讲英语的人群中流传甚广,结果是使英语语法带上了浓厚的拉丁语法理论色彩。爱尔兰的情况也如此,其拉丁语语法研究也多以多纳图斯和普利森的著作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语言学传统。,7,在这个时期,还产生过几本用韵文撰写的拉

5、丁语语法著作。其中的一本是由维尔迪厄的亚历山大于1200年前后写成的教学手册。这部特殊的语法著作以2645行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这部著作的实用性很强,是整个中世纪通行的一本必读语法课本。,8,2欧洲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 11世纪到15世纪是欧洲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语言研究的繁荣。在学习、研究拉丁语法的同时,对欧洲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也在进行,论著相继问世。如威尔士语语法、爱尔兰语语法、冰岛语语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2世纪的首篇语法专论,这是对冰岛语法研究的一部代表作。由于该书的作者不详,人们按照书名称他为“第一位语法家”。,9,该书主要研究了冰岛单词的拼法改革问题,

6、使之适合冰岛语的拼写。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冰岛字母和冰岛语实际发音之间的差异,由此萌生了早期音位学思想,提前800年就预见到了后来的布拉格学派创立的音位学理论,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音位特征。他指出了冰岛语的元音音位特征,即:开与闭、长与短、鼻化与非鼻化。他借助11个符号、9个字母和2个发音标记区分了冰岛语的36个元音。 作者对冰岛语音位系统的研究十分深入,全书充满真知灼见,首篇语法专论的作者也被称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语音学家”。,10,三、思辨语法的产生 从古代到中世纪1000多年的历史中,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古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

7、学”取代并继承了古代的教父哲学。教父哲学着力于介绍基督教,使人们接受基督教信仰,经院哲学则要用理论论证为什么要信仰基督教。经院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核心地位,经院哲学对语言研究十分看重。,11,13世纪以前,经院哲学主要以奥古斯丁等教父所采纳的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13世纪以后,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改为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根据,并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推理法研究语言。 中世纪语言学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思辨语法学者是以传统语法研究的反叛者的面目出现的。他们指责前人对语法研究只停留在对语法现象的说明与描写上,批评普利森等人的语法

8、研究只停留于观察,缺乏理论的阐述,因此,他们认为普利森和多纳特斯的语法仅仅适合于教学。,12,1早期的思辨语法学家 罗杰培根是当时最能代表思辨语法核心观点的学者。他对希腊语法颇有研究,还写过最早的关于思辨语法的著作。他认为,词这种符号一方面与人的心智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也有联系。人的心智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他主张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并称之为“语法逻辑化”。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培根等思辨语法学家认为所有的语言的语法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各语言之间的表面区别只是偶然的差异,语法的一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为表面的差别。,13,波依修斯是中世纪初期有影响的学者。他把许多的希

9、腊经典著作翻译成了拉丁语,并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他认为,语义具有普遍性,语义和真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普遍的性质,所以语言也具有普遍性。 彼得海利来斯是中世纪另外一位重要的语法学家,他曾撰写对普利森的语法理论进行评价。他提出要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他把语法看成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他的著作很快成为当时的权威性学术著作,在13世纪的巴黎大学中成为必修课目,对13、14世纪的思辨语法有很大的影响。,14,2希思帕尼斯 希思帕尼斯是中世纪重要的语法学家。他把语言的表述分意义、假设和名称三方面。 希思帕尼斯认为意义是“通过习惯的声音对一个事物的表达”。他把意义分为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部分。

10、词根表示的意义是主要意义,词缀表示的意义是附加意义。比如: love loving lover lovable 这几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爱”,这是主要意义。附加意义是通过词缀表现出来的。,15,假设是承认一个实体名称代表一个事物。希思帕尼斯认为假设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假设是承认名称能够指称事物,而意义是强迫一个声音指示一个事物。 比如: “他在法国上大学。” “他”表示某人,这就是假设。 意义是词汇特性;假设是名称特征。意义反映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反映代替物与被代替事物之间的关系。,16,假设也可分为两种,即形式假设和物质假设。形式假设表示所指称的人,物质假设只代表这个词本身,比

11、如: Lawrence is a teacher. “Lawrence”是形式假设,指的是Lawrence这个人。 Lawrence is a noun. “Lawrence”是物质假设,因为它只代表这个词本身。 所谓“名称”,是对“代表现存事物的词汇的理解”。,17,3摩迪斯泰学派 受到希思帕尼斯的影响,13、14世纪的语法学家把研究重点放在探讨存在的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上。这些学者后来被称为“摩迪斯泰学派”,他们的语法都被称为思辨语法,代表作是1310年德国埃尔福的托马斯所撰的论思辨语法。,18,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1)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两种存在方式,即永久存在和暂时存在方式;

12、人们的意识对事物性质的领悟也有两种方式:主动理解方式和被动理解方式;表达也有两种:主动表达方式和被动表达方式。 (2)在词类划分上,“摩迪斯泰学派”的依据是这类词用什么方式、从哪个方面表现现实。托马斯对拉丁语的八个词类给出了定义。 (3)在句法问题上,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摩迪斯泰学派认为一个可接受的句子必须遵循四条原则: 第一,物质:指的是词是语法类别中的成员; 第二,形式:指的是词在各种结构中的结合; 第三,效能:指以屈折变化表示的由结构所要求并由说话者的意识所决定的不同词类间的语法关系。 第四,结局:指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19,可接受的句子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句中的词类必须能够

13、组成句法结构,比如句子中,必须要有名词和动词; 第二,词必须表现出适当的屈折范畴; 第三,词汇要能互相搭配。 举例: “男孩爱石头”是合适的句子, 但“石头爱男孩”这个句子虽然形式正确,但句子却是不能接受的。 此外,摩迪斯泰学派把及物与不及物作为句法结构的概念对待,提出了“及物结构”和“不及物结构”两个术语,表示涉及不同词类的句子成分或结构成分之间的某些句法关系。比如: “大学生读小说。”其中“大学生”与“读”之间的关系是非及物关系;“读”和“小说”之间是及物关系。动词“读”是整个句子的轴心,它把两端的名词连接起来。,20,思辨语法体系标志着句法分析的新发展和语言理论上的新成就。由此可见,中世

14、纪的语言学已建立了一种明确、系统的句子结构理论和句法关系理论,它比普利森的语法分析更深刻,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不足表现在: 第一,他们过分注意宏观的研究,而忽略的微观的研究,特别在形态学方面,成就很少。 第二,他们用于证实自己观点的例句大多出于个人的编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程式化的痕迹较为明显。,21,第二节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语言研究 中古时期末期已经开始对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进行研究。对阿拉伯语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可兰经进行的,对希伯来语的研究主要是从研究圣经开始的。,22,一、阿拉伯文明和可兰经 穆罕默德约于公元610年创立伊斯兰教后,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神权国家。这个

15、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很快就征服了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区。穆罕默德于623年去世,整个阿拉伯半岛已经得到基本统一。阿拉伯的科学家们在君主的支持下,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光学和医学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当经院哲学禁锢下的欧洲学术界一片凋敝的时候,阿拉伯文化迎来的繁荣。 穆罕默德死后200多年内,伊斯兰教的神学活动极为活跃。可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圣书,是统治整个阿拉伯帝国的思想工具。可兰经和阿拉伯语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3,可兰经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在可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因此研究阿拉伯文学和语言的人,必须研究可兰经。 可兰经是在23年(609-632)的期间内,依照当时

16、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真主陆陆续续地零星启示的,全部可兰经共计114章。 阿拉伯人为了使新入教的各民族和自己的子孙能正确地了解可兰经经义,草创了阿拉伯的文字学、文法学、修辞学、圣训学、教律学、法理学、教义学,并且记载穆罕默德的遗教,以及阿拉伯的民间歌谣、传说和故事。 因此,阿拉伯语文学科是以可兰经为中心的,可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伊斯兰文化史上、阿拉伯语言学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4,二、阿拉伯的主要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家 阿拉伯语言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分布于西亚和北非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是用人口约近2亿。阿拉伯语源出阿拉伯半岛,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封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如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