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强化、语言沟通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97277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入、强化、语言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入、强化、语言沟通(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导入强化语言沟通李涛(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技术协会院讲师)杨宣(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王凤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一部分:导入技能训练请各位老师先听一个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如何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话剧,如何设计它的第一个场景?【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商人进了高利贷一大笔钱,这个高利贷的人又老又丑,但他却早已对商人美丽妙龄女儿垂涎三尺,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交易,他说只要让他得到商人的女儿就可以取消债务。商人和他的女儿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他们当时正站在高利贷后花园一条有黑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狡猾的高利贷说,让上

2、帝的旨意来决定这件事情。他说他想把这颗黑色和白色的卵石放进一个空袋里,让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如果她拿出的是黑色的卵石,她将嫁给高利贷,她父亲的债务也会被取消。如果她拿出的是白色鹅卵石,她可以继续留在她父亲身边,债务也将被取消,但是如果她拒绝拿出鹅卵石,她父亲将会被关进监狱,她也会开始挨饿,商人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一提议。于是高利贷弯腰拾起了两颗鹅卵石,眼尖的少女吃惊的发现他拾起了两颗黑色的鹅卵石,并把它们放进了钱袋,接着高利贷要求少女拿出其中一颗决定了她和她父亲命运的鹅卵石,少女将手伸进了钱袋,并拿出了一颗鹅卵石,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看上这颗石头一眼,他就不小心把它弄丢在地上,由于地上到处是黑白鹅卵石

3、,所以再也分不清哪一颗是刚才掉在地上的鹅卵石了。哦,我真是笨手笨脚少女说,但是没关系,如果你看一看钱袋里剩下的那颗是什么颜色,就会知道我刚才拿出的鹅卵石是什么颜色了?就上面这个故事,如果让大家给它编排一个话剧的第一场,大家怎么来编呢?设计教案的第一步是导入,导入与话剧的第一个场景很相似,但是它也有不同地方,话剧是我们为它设计出来就可以了,但导入我们不仅是设计者,而且还是演员。作为一个老师,能够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这样的导入,而且在课堂上很好的实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一、导入技能的定义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应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

4、,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在其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什么来设计导入呢?设计一个问题情景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构成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由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课堂教学是由认知需求决定的。认知需求是学生要获得知识的这种需要,它本身直接就指向了知识内容,并且以能够得到这种知识的刺激为满足。同时这个认知需求也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稳定的一

5、个学习需要。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另外一个构成的要素,学习期待的形成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它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一个外在的,不是学生内在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设定的要达到的目标。而学习期待是解决这个目标,让它转换为学生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一种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和学习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学习需求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者期待,目标和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学生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学习活动。总之,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学

6、习期待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或期待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主体把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活动。(二)学习动机形成的条件学习动机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与教学内容这一外在的客体之间的矛盾,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客观矛盾都能构成教学过程的动力。必须要把这个矛盾进行转换,转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矛盾转换为学习动力,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只有当这一矛盾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时候,才能够被学生感知到。就如拿一个高中的物理来教小学,小朋友肯定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动机。矛盾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

7、“必然产生”是指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在将新的学习材料进行加工,要使学习材料中本身固有的与原有认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成为明显可见的刺激形式。二、导入技能的功能与要素(一)导入技能的功能对于我们导入就肩负着这样一个重任,就是要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手段,来制造使教学中基本矛盾发生转换的必要条件。导入技能具有以下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创设学生的学习气氛(二)导入技能的要素请大家来回忆小学的时候,写记叙文老师要求要有六要素。这些要素必须要包含在故事里,必须要反映出来,导

8、入也有它的要素,应该有哪些要素呢?首先是创设情景,必须要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能够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条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情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是一个情景,也可以是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一个情景,也可能是老师给学生出的一个问题。这个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根据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定。另外从心理意义上来讲,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引起他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学习这些知识的动机,使他们能够积

9、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入技能的要素可以分为三类:1.问题情景(1)问题情境的分类问题障碍情景在此情景中,为学生创造具一个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境,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然后形成一种认知的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例如:中学数学“复数的概念”的导入师:请同学做下面这道题:已知 a1a1,求 a21a2 的值。生:a21a2(a1a)22=1师: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分析】通过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问题发现情景问题的发现情景就是给学生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

10、,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知识的一种问题情景。或直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商场里,或者在一个工厂里这些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发现一定的问题。例如:生物八年级上册免疫导入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画面。(录像引入:许多人在一个拥挤的餐馆进餐的场景,周围有许多食品和蔬菜。)师:请同学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学生观看后自由发表观点。(略。)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病菌、病毒等病原体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和吸人的空气中都有许多病原体存在,为什么人们还能健康地生活?生(抢答):可能人体有抵抗这些病原体的结构。师: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漫画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分

11、析】教师通过录像为学生呈现出餐馆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暗含着健康、病毒与免疫的关系,教师的两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这个场景中思考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发现情境。问题解决情景所谓问题的解决情景就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通常像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直接导入,其实就是属于这样一种问题情景。例如:物理八年级上册颜色的导入师:同学们,放眼我们的校园,绿树、青草,各色花儿竞相怒放,生机盎然。再看大家身着的服装,五颜六色,多姿亮丽。是什么把校园点缀得美丽如画呢?师:现在我们重温世界科学巨匠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另外两

12、个有趣实验,揭开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质五彩缤纷的颜色之谜。(板书课题:颜色)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后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收获。【分析】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环境入手,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告诉学生通过几个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情境。(2)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按照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规律来设计导入的方案。(3)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第一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倒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出和新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个内容确定情景中矛盾。第二步:设计用设

13、计呈现,用具体的设计来把这个矛盾表现出来。这是问题情景的设计。2.知识的衔接知识衔接是指在导入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够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够获得。所以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一个问题情景是不够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还要使问题情景潜在的矛盾或者差异表面化、激化,使这个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此矛盾。3.目标指引在导入中要明确将要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首先对问题情景进行简单的概括,教师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后,对问题情景的活动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

14、。其次是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期待,从而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这是导入技能的三个要素。三、导入技能的类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导入的类型,导入类型有很多种,不同学科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导入的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通用的导入方法。(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极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直接导入比较适合连续性教学的后续教学的导入,同时它也是高年级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内容适合用直接导入,其次,就是年龄大

15、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用导入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但是直接导入要注意对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案例:小学科学耳朵的科学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问题。那么,声音又是怎样被我们感受到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感受声音的器官耳朵。耳朵能够感受声音,而我们其他的器官,像鼻子、眼睛就没有这个本领,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耳朵的科学之谜。(板书课题)【评析:】导入的作用就是激发兴趣或动机,引起探究的内在雷要。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这连小孩子都知道,没什么新颖之处。可是,声波传到我们其他的器官,怎么就听不到声音?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挺意

16、外,谁去注意这个问题了?这正是身边的科学。这个直接明了的导入,使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被引发了,探究耳朵科学的欲望被激发了。(二)经验导入所谓的经验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候,采用这种经验导入,这种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发生在学生身边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动脑思考。经验导入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样的素材;选择的内容要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另外在关键的地方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物理惯性的概念教学导入师:同学们在乘车过程中会发生这种现象,每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倒;当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当车子急转弯时,人有被甩出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存在惯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惯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概念。【分析】教师从坐车时各种现象导入,这些现象是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