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5341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50923609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泰山记课件534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登泰山记课件534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登泰山记课件534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登泰山记课件534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登泰山记课件534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泰山记课件53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课件534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泰山记 清姚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简介:,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

2、作诗记文。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日出美景图,泰山为何能成“五岳之首”,五岳,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岳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东岳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岳嵩山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古代文人对于描写泰山的佳作:,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晋陆机泰山吟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唐杜甫望岳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登泰山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3、,作者简介:,桐城派和方苞:中国清代散文流派。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冗辞。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四库全书馆开,任纂修员。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先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余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 他提出文章要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

4、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 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分析理解第一自然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泰山南面; 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阴:泰山背面。(注: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译: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

5、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当:在,介词; 分:分界。,译: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泰山的地理形势:,面,汶水和济水的分流,线,古长城,点,日观峰,(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分析理解第二自然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ng)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以:在; 乘:趁,冒着;限:界限;至于:到达。,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是:这; 麓:山脚。,译:这月丁未日,我

6、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蹬:台阶,石阶;有:通“又”。,译: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译: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余始循(省“之”,指中谷)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顺着;少:少于,形容词做动词;复:再;遂:相当于“而”,就,表顺承,连词;巅:顶峰。,译: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峰。,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

7、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译: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限: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云:句末助词,无实际意义。,译: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及:等到;负:背,覆盖;烛:照,名词作动词;而:表顺承;居:停留; 然:.的样子,译:等到已经登上山

8、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 在何处?简述 作者在第二段中的行程以及作者到达目的地后看到的景色。,问题:,登山时间、地点: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京师泰安,由南麓入中谷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山巅景色:,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 半山居雾若带然,上 下,远 近,高峻、雄浑、壮阔,登山路线:,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分析理解第三自然段:,译:戊申日正是

9、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古文知识: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稍:古今异义词,古:渐渐。今:稍微,略微;摴蒱:这里指博戏用的赌具“五木”。,译: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极:尽头;须臾:片刻,一会儿;采:同“彩”。,译: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

10、此东海也。 正赤:大红色;丹:朱砂;或:有人。,译: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有的;绛:大红色;皓:白色;驳:杂;偻:驼背。,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本自然段段主要写了什么?文章通过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日出前,日正出,日出后,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而皆

11、若偻,回观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色彩点染绚丽壮美,日出前,日正出,日已出,日出后,分析理解第四自然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译: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是:这;显庆:唐高宗的年号;漫失:模糊或缺失;僻:偏僻;当:在;往:去(看)。,译: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人文景观,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展现泰山古老

12、的风貌,分析理解第五自然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苍:深青色、深绿色;平方:平整方正;古今异义词,今义:数学名词;圜:通“圆”,译: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罅:石缝;音迹:声音和踪迹。,译: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至:到;而:表顺承。,译: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自然景观,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

13、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日观数里无树,1.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2.泰山之冬的静美,第六自然段:交代记游人,游记的常用格式。,全文共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后的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思路:,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

14、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文章主旨:,美景图赏析:,第一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 “半山居雾”,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第二幅:“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拟人,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第三幅:“十二月二十九日,

15、五更时分,姚鼐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不但写出了“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第四幅:日出前,“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漫”写云雾之大。 “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 。,第五幅:日出即将开始,“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极天云”细如一线是

16、其特点。“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抓住了它瞬间的变化。而且静动有序,有张有弛。,第六幅:日正出,“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作者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和令天地一变的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境界。,第七幅: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这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成分,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日出前后的描写赏析:这一部分描写,色彩鲜明,形象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