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92359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第一轮摸底试卷命题人:徐峰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 I卷(选择题 共 42分)一、 (21 分,每小题 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娩(min) 狡黠(xi) 佝偻(gu) 引吭高歌(hng)B栖息(q) 恸哭(tng) 慰藉(j) 谆谆教诲(zhn)C连累(li) 菜畦(q) 嗔怒(chn) 无色无臭(xi)D鞭笞(ch) 谙熟(n) 提防(t) 以儆效尤(j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贸然行事 坐落 人才倍出 诙谐 笑咪咪B浮想连翩 急躁 提要钩玄 反馈 哈蜜

2、瓜C责无旁贷 宿愿 平心而论 笼络 水龙头D一塌糊涂 疏峻 别出心裁 缜密 对奖处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其他国家。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_作出答复。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听爸爸讲,那个瓷瓶是祖上_下来的,已有几百年了。4A波及 择要 而是或者 留传 B涉及 择要 就是或许 留传C涉及 摘要 而是或者 流传 D波及 摘要 就是或许 流传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

3、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于是上行下效,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 “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D.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第 2 页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 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

4、娥冤 西厢记和牡丹亭 。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 管 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指出,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和人间百态,也“鉴”出了血肉亲情。B.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刚刚推出的2005 年社会蓝皮书 ,提醒人们教育消费不断攀高现象。C.英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普普通通的茶叶是改观记忆力的“良品”之一,多喝茶能使人的大脑更健康。D.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由于电视机和显像管的寿命一般为 15年左右,多数此类产品目前进入淘汰、

5、报废行列,翻新显像管装配电视机的势头在部分地区蔓延。7. 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有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 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B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 ,他满口答应了。D、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或简称“北京人” )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二、 (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810 题。唐诗的任侠精神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 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 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

6、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 不衿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 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它们在盛唐 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第 3 页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 动、有力。盛唐诗歌对“尚武” 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 现

7、出一种“ 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 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 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 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 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 诗思想内容和美学 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 为当 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 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 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 规模的扩大, 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

8、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 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 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 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 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 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8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A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

9、刀枪鸣。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C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B “尚武” “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D “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10以下概括“任侠”

10、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普遍、更健康、更生动、更有力。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第 4 页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D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三、(12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1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

12、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入 加:超过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B. 君

13、其图之。 吾其还也。C. 吾是以先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A. B. C. D. 14.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 5 页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 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

14、智伯。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第卷(共 78分)四、(20 分)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 分)(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 分)译文:_(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 分)译文:_(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 分)译文:_16.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6 分)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本诗题为“闺怨” ,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 ,是否违反了题意?简述你的理解。(2 分)答:_。(2)诗中写出了少妇怎么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