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091972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15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试题电子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能力测试(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少无适俗韵,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二) 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3 题。重游鼓山记陈模去问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

2、荤确 ,野径纤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 ,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

3、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 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高三语文-1-(共 8 页)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

4、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 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荦(lu )确:山石不平的样子。 旋里:雇船返乡。蹀躞(dixi):小步行走。颜:用颜体写的匾额。靳(jn):吝惜,不肯给与。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A直穷其胜 胜:美景 B宿霭作雨 宿:久获的 C殊觉可厌

5、 厌:润足 D舟次 无聊 次:停泊 3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 分)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意气衰迈,不可一世 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 B C 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挑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桃,故他对寺僧有所不满。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桃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 “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怀。 5把文言把文言文阅

6、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 分) (2)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 分) (3)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 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 (选自清诗选) 注康有为第一次上书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啸青锋:啸,剑鸣声;青锋,剑。高三语文-2-(共 8 页)(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

7、要分析。(3 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了梅,但是梅却有意地避开他,他感到伤心。这时,弟弟妹妹们叫他们一起去踢毽子,觉新没有兴致参加。(家) B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子夜)) C玛丝洛娃怀孕之后被养母赶出家门。她先后在几户人家做女仆,但都无法做得长久。她的姨母介绍她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

8、。最后她落入了妓院。(复活) D若望放荡不羁,让克洛德很伤脑筋。他声色俱厉地痛斥若望一番,然而刚训完,若望又照旧心安理得地继续干他那些叛经离道的行径。(巴黎圣母院) E德蓬风死后,欧也妮用 150 万法郎还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还捐了一个黄金的圣休匣给教堂。(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 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嘱曰:望于敬在公瑾面前勿失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嫉妒。又要寻事害亮。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公瑾后来“寻事害亮”,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 第六十一

9、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吓他们玩的,悄俏的愉了太太的来了 宝玉“应起来”的是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把这件事应下来?请简述相关情节。 (2)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粱惠王)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 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

10、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2 题 高三语文-3-(共 8 页)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的警示 袁跃兴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远在千里的狮身人面像老家埃及,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高仿的狮身人面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 这种仿造、复制的文化现象,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天津仿建的曼哈顿城,苏州仿建的伦敦塔桥,上海仿建的泰晤士镇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一名世界顶级建筑师曾对中国一处建筑物擅自模仿表示强烈抗议

11、,并称将就此对簿公堂;而对于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有考古学家甚至声称这是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这些山寨版建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照葫芦画瓢,既未考虑文化地理的差异,也未顾及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毫无创造性地仿造复制。同时,我们对于本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文化经典,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等,进行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却重组,再描龙画凤,招摇于市,其中的文化内涵、历史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却完全被抛弃。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

12、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我们往往把文化现实与历史的“断裂”,说成是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现代文化艺术暴露了这种普遍的贫困,我们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和天才,徒劳地搜集全部的世界古典文化放在现代人周围,不断地给它们命名,但我们仍然是一个永远的饥俄者。须知文化复制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技术突飞猛进、商业发达、消费旺盛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本可以让这样的文化背景成为文化创造的条件和源泉,但我们却让它扼杀了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了我们的激情,消除了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开始姜缩,使我们不再是丰富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于是,在文

13、化中,我们精神力量姜缩,原创智慧低下,创造力式微。(选自检察日报2014 年 5 月 30 日,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石家庄出现高仿狮身人面像引发了埃及方面向联合国的投诉。B.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C.若只徒劳地模仿、搜集、呈现,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依然存在。D.文章从现象人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阐明危害,引人深思。11.根据文章第段,概述“伪文化”的两种表现。(2 分)1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文化复制”。(4 分)高三语文一 4 一(共 8 页)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14、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5 题。辛亥年的枪声(节选)南帆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时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仿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

15、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斤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