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87789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明英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山初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集体备课卡(年级: 2010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郭明英 1白杨礼赞茅盾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学重点: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教学难点: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执教人 修改方案1、复习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什么是象征手法? 3 “贵族化

2、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桶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4导语(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二、新授课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明确: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 2 至 4 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3、,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四部分:(第 7、8 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 9 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

4、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 ,三次提到“极普通” ,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识记文常(理解,笔记)(小组合作,完成分段)(思考所提问题,举手发言)3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 “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3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4提问:课文第二部

5、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的含义又是什么? 明确。外形:“笔直” ,干;“绝无旁枝” “丫枝一律向上” “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 “淡青色” ;风格:“倔强” , “直”“不折不挠” “力争上游” 。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四、小结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

6、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远视哨兵似 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 1、 2、3 小题。2识记文常和词意。第二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讲析。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二、正课1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

7、看句法有何变化。 讨论,明确。句法变化是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讨论、明确。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3)提问:第 7 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讨论,明确。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

8、。 “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讨论,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明确。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 (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 (白杨树和榆木) ,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 ,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讨

9、论,明确。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朗读课文,勾画词句)(感情朗读)(思考所提问题,举手4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村实指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3)提问:把白杨树和捕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讨论,明确。这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散文的主题以高昂的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3提问: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讨论,明确。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 ;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 ;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用“伟

10、岸” “挺拔” “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四、小结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魁 力非同小可。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 “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 “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真是一篇难得的好范本。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2、背诵第五自然段。发言)教学反思:2.囚绿记教学目

11、标:1、知识与能力: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句子的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教案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执教人 修改方案一、 导入新课1、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

12、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学生板书课题)因为他爱绿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5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 1-7 小节)。1、 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

13、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五、研读“囚绿”部分。(第 8-11 小节)1、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 2、 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板书:对生活的热爱3、 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

14、师归纳总结: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4、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要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因为渴望得到某物而想占有它,结果却不能如愿的事例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作者所阐明的人生哲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板书: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六、研读“释绿”部分。(第 12-13 节)学生讨论: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 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 年 4 月 13 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教师明确:“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