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论文

上传人:核*** 文档编号:150856204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配方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配方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配方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配方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配方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配方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方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配方论文 浅议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之林的瑰宝,具有温和、治本的特性,中药在现今科技发展下,形成了中药制剂等,为此小编给您推荐中药配方论文,供您参考。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中药饮片的门诊处方信息,应用Excel统计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中药饮片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饮片和的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关键词:中药学论文中药配方颗粒是近些年来对传统中药饮片应用形式的突破。它以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化制药技术,以中药汤剂为标准,将单味中药进行系统提取、浓缩制成颗粒

2、制剂,供中医临床调剂中药汤剂的产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饮片保持一致,既满足了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需要,又具有免煎易服、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方便等优点,更有利于药房调剂、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1 中药配方颗粒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中药饮片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在快速生活的需要,新的中药饮片形式应运而生,中药配方颗粒就是其中之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将单味中药饮片提取浓缩成颗粒剂,配成复方用水溶化服用,使用方法快捷简单。2001年原国家药品

3、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2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就先后开始对中药新剂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开始在临床上应用。随着研究的进展,产品从单味的配方颗粒发展到复方配方颗粒,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中药配方颗粒不但在当地大量应用,而且开始出口到东南西及欧美等国家、地区。目前国内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厂家已发展到多家,配方颗粒的品种有五百多种,能满足临床医师处方的基本需要,产品多为单味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可能其生产、销售成本较

4、高,令消费者却步;一方面患者及医师对配方颗粒的认知度不高有一定的影响;再一方面单味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亦阻碍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3 中药配方颗粒优势3.1 符合中医临床用药要求,保持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中医的学术水平体现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其诊治水平越高整体观念越强,辨证越仔细,处方就越灵活。中药配方颗粒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可以随意组方,加减配伍,既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之长,又具有中成药服用方便之美。3.2 便于保管储运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提取后,体积大大减小,并用密闭容器密封包装,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药饮片贮存、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污染和

5、损耗,便于保管和储运。3.3 中药配方准确、可靠 中药配方颗粒电子配药系统的推出,使中药配方颗粒的调配快捷、方便,减轻了药剂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使药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病人用药和从事技术性更强的工作。中药处方首先进行电脑分析,检查配伍禁忌、毒性药物剂量以及处方中有无重复用药,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进行提醒,并拒绝进一步运行。只有异常情况消除,系统才正常继续运行下一步。调配时,根据处方中中药情况,系统会亮灯进行提示需要调配的中药,避免来回找中药浪费时间。调配中药,要先扫描单味中药条形码,以核对方剂中是否含有该中药,如果含有即可调配,如果方剂中没有该中药则立即进行报警,并拒绝进一步调配。中药

6、配方颗粒的剂量为与中药饮片对比测定后而得的,电脑按照处方剂量换算成当量进行调配,装量准确,避免了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分计量误差现象;并根据临床使用习惯,将每日中药处方调配并平均分成2份,供患者早、晚服用。3.4 调配大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卫生 中药配方颗粒的调配由电脑操作,工作人员不用再分戥称量、包装,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人员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操作即可。由于整个调配过程在设备内由电脑控制进行,避免了粉尘飞扬,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整洁、干净,彻底改变了过去调配中药处方一日,身上粉尘遍布的局面。3.5 携带服用简便 电脑会平均将每剂中药分成2份进行包装,携带方便。为便于区别,内服药与外

7、用药可用不同颜色的药袋包装,利于区别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用开水溶化即可服用,不但可以省却煎煮过程,又可保持中药饮片的气味和功能。3.6 有利于中药标准化 中药饮片的内在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材产地生长环境、自然条件、仓储保管、饮片加工炮制工艺等。中药配方颗粒是将炮制符合要求的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成的,其生产工艺标准化,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使配方颗粒内在质量稳定。同时,配方颗粒施行了批号管理,对药品质量更容易追踪。3.7 利于改善地方用药习惯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习惯使用地方用药,如:威灵仙、青葙子、金钱草等等。地方用药习惯的存在一直

8、阻碍着中药的发展,当进行学术交流,参考他地用药先进经验时,常常发现效果非常明显的处方,在自己运用的时候效果大大降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用药习惯不同。虽然处方中药名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地方用药差异,配成处方也就有所差异了。中药配方颗粒,是按照药典规范选药、提取、制成颗粒,质量稳定,从而避免因地方用药习惯而使用药心得交流出现偏差。4 中药配方颗粒的不足4.1 “合煎”与“分煎”问题 对于中药“合煎”与“分煎”,历来分歧很大,说法不一1-6。每种中药饮片,都含有多种成分,与其他中药合煎,更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在加热的情况下,有的药物成分之间会发生作用,从而改变溶解度或产生新的成分,进而影响

9、药物的性能或口感。因此,“配方颗粒”是将提取后的制剂简单混合后进行使用,其临床药效与传统的中药汤剂相对比不可盲目异同。 4.2 药价较高,制约其气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推广应用。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技术含量高。除了在提取过程中根据不同饮片活性成分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溶剂外,还需设计合理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活性成分进行浓缩、干燥、成型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中药配方颗粒就相当了一个新的中成药,这样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比中药饮片高出不少。故目前市场上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较中药饮片高许多。所以价格偏高成了中药配方颗粒亟待解决的问题。4.3 矿物类药和动

10、物贝壳等药问题 按目前情况,矿物类药、动物贝壳类药物提取制成颗粒比较困难。如石膏、滑石、龙骨、牡砺、石决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活性成分复杂,难以确定,且含量较低,质量难以控制。5 结论。中医药是我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药要现代化,要面向世界医学领域,必然要突破自身的缺陷。中药汤剂的应用最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水平和特色。新世纪中医药的发展如果离开了“辨证施治,随证组方”的特色,则必将是舍本求末,中医药要立足于世界医学之林的愿望也将失去立足根本。因此中医药要发展就必然要将汤剂的精神发扬推广。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汤剂的治疗效果。可是中药饮片的现状不容乐观,已经成为中医药持续发展的障碍。汤剂的应用

11、要适应现代医疗需求,就必然要对传统的饮片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中药配方颗粒品质优良,效果客观,使用简便快捷,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医配方的需要,必将成为中医药配方的主流。参考文献:1 何丽仙,黄忠京,谭倪,等.HPLC研究芍药甘草汤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9(6):32-35.2 刘畅,原忠,刘明生,等.肠胃康原料药合煎与单煎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成药,2009,31(10):1578-1581.3 陈建真,吕圭源,罗小敏,等.黄芩汤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比较J.中成药,2008,30(9):1130:1133.4 石维,魏飞,魏睦新.中药药对半夏生姜分煎、合煎HPLC组分分析J.中国实用方剂学杂志,2009,15(3):4-5.5 魏飞,石维,魏睦新.黄芩柴胡分煎合煎色谱组分的对比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427-2430.6 陶丽华,王亚微.中药的“群药合煎”与“单味分煎”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3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