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50854815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乡镇小学家校论坛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届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论坛”观后感5月11日,作为学生家长有幸受邀参加了小学家校共育论坛,感受颇深、受益良多。总体感觉,校长讲话有高度、有宽度,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既有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强则少年强的治学论述,也有结合教学实际对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深入解读,体现了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大教育格局;老师讲话有深度、有温度,从家校共育角度,既讲述了学生立规矩、养习惯的重要性,又传递了塑造好学生的方式办法,体现了严谨专业的教学素养和高尚的师德情操;校长讲话有力度、有精度,从综合管理者角度,既向大家总结解读了家长代表的精彩心得,又全面介绍了学校的管理理念,体现了很高的职业素质。个人认为,这个论坛办得好,具有

2、以点带面和一举多得的效果,既是学校传递教学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家校交流的生动平台、更是济济一堂探索最优教育路径的有力举措,它为我们家长如何培育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我对阜平小学的教学、发展充满期待,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充满信心。希望在马校长的带领下,师生家长同频共振、同向合拍,共同携手把孩子塑造成为对社会有价值、对家庭有孝心、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第二届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论坛”观后感5月11日有幸参加了小学组织的关于家庭与学校教育对小孩的影响,听完后觉得受益匪浅,让我学习了如何正确的去进行家庭教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和学校期间趣味十足的亲身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既丰富了知识,又

3、能对今后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老师所说:小学六年如金字塔的塔底,坚实的基础对孩子的今后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和孩子从小生活在一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和平时的行为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很认同老师说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巩固,对孩子的一生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之,爱孩子就要履行一种教育的责任;爱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教会她们懂得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爱不是粗暴的命令,而是充分的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发掘她们的潜在能力和优势;生活中不仅孩子学习,我们做父母也更应该学习,帮助孩子成长,同样也是帮我们自己成长。不走路不知道多长,不学习不知道书多深。今天学校组织的活动,让我从思想上有了质的

4、升华,感悟深刻。“第二届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论坛”观后感从前,我的教育主要以恐吓孩子学习,在后面强推着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提升,相反,还落后了很多。我也是很苦恼。通过,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不足,我要学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式,吸取不足家长的教训。认真的对待老师给予的意见,认真确实的实行。做到学校和家长的强强联手,最终把孩子的成绩提升上去。在此,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和老师辛勤的教育。不走路不知道多长,不学习不知道书多深。今天学校组织的活动,让我从思想上有了质的升华,感悟深刻。“第二届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论坛”观后感能够参加贵校这次举办的“家校教育论坛”我感到十分的

5、荣幸。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对于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自己总拿工作忙当借口,疏忽对孩子的管教。要想让孩子稳稳的站在高处,必须让孩子的塔底建的牢固。在这个阶段孩子自身的能力,自我约束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弱,必须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同时,我也从三位家长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独到的见解使我感触颇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给自己留遗憾,我会尽我所能,利用所有空闲时间陪伴她成长,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家庭的爱。再次感谢贵校举办的这次活动,同时也希望今后学校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给我们家长提供充电,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提升。我相信通过我们家校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更加优秀!“第二届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论坛”观后感这次家长会中无论是校长讲话,还是老师和三位家长的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会中更多的谈到孩子的阅读,素质和怎样教育孩子,体现了现在教育体制。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给了我们大人重新学习的机会,感觉自己以前的不足,我通过这次学习,觉得自己应该尽快的跟上学校的步伐,让我的两个女儿更加健康的成长,培养孩子将来会做人,会做事。我以后会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