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0853966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复习 普兰店市 17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兰店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练习 语文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1)狡黠 (2)遒劲 (3)五彩斑(ln) (4)尽态极(yn) 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今年2月,习近平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时,作出关于“两岸一家亲”。4.下面是关于后宫甄嬛传的消息,请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2分)经过超过一年的等待,中国热播历史剧后宫甄嬛传的英语版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制作阶段。甄嬛传是一部根据描写雍正皇帝后宫中的女人的网络小说而改编的电视剧,该剧的英文版如今有望在国际播放。然而,原本76集的电视剧将会被压缩成一个六集的电视电影,每集90分钟。除美国有线电视外,许多亚洲主流电视台也表示有兴趣播放该剧的英文版本,尽管他们已经播放过原始版本。5.默写填空。(12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2)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3)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4)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余光中乡愁)(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3、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忧乐天下的崇高思想,杜甫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的诗句,表现了他舍己为人、死而无憾的高尚人格。(6)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雁的声声啼鸣,常常拨动诗人的心弦。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雁”的连续两句: , 。 6.名著阅读。(6分)(1)根据示例,完成骆驼祥子中人物的相关情节概括与批注。(2分)人物情节批注祥子吃苦耐劳祥子怒辞杨宅工作(2)依据简爱故事情节,仿照画线句续写两句话。(4分)追求平等是简爱心中的理想:面对主人的喜怒无常,她从容应对,是追求平等; , ,是追求平等; , ,是追求平等。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于是入

4、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1)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 王之蔽甚矣 (3) 闻寡人之耳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2分)9.邹忌用哪种巧妙的说理方式成功说服了齐王?用自己的话谈谈对你的启示。(2分)(二)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有改动)【注释】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

6、。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隐:隐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13.从选文看,齐威王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三)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

7、更相疑?【注释】辋川庄:王维隐居之地。藜(l):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z):泛指田亩。朝槿(jn):木槿,朝开暮谢,古人认为是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一种绿色蔬菜,可食。14.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颔联中的景象具体描绘出来。(3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读书也要讲“姿势”,回答1518题。(12分) 读书也要讲“姿势”看见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人觉得很奇怪。可不是吗?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读书也要讲“姿势”?这就难以理解了。其实,这个问题还是不难理解的。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人们日常的每个动作,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几乎都有与它相适应

8、的某种姿势。正确的姿势和不正确的姿势,产生的结果往往很不相同。同样,在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验的时候,大家也很认真听取老师傅和熟工人关于操作规程的讲解,并且在机器旁边从事操作的过程中,很注意每个动作都保持正确的姿势,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当我们走到学生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一看,情形却很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一部分同学往往表现得很随便,有的顶着阳光,有的背着光线,或者斜倚在书桌旁边,或者蹲在阴暗的角落里,埋头在看书、做习题。还有的虽然坐着写东西,可是,偏偏又把头侧向左边,搁在左臂上,斜着眼睛看右手的笔尖在练习本上移动。为什么他们在这些地方,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就完全不讲究姿势呢?我想劝告这些同

9、学,要努力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讲究正确的读书姿势。事实早已证明,有的同学因为马虎大意,缺乏正确的读书姿势,以致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近视、驼背等。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惋惜?现在只要努力纠正,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由于先天性的原因以外,一般是能够逐渐好转,或者停止发展的。希望教师们、家长们,配合同学们自己,共同创造条件,形成风气,促使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不管是读书或者是写作,不拿出真精神就一定搞不好。坐着比较容易提起精神,这完全符合生理规律。即便我们现在不一定都要强调像古人那样“正襟危坐”,但是,能够坐得端端正正,也决无害处,只会有好处。而且坐的地方还必须注

10、意光线,不要阳光直射,也不可背光。如果能够做到“窗明几净”就更好了。至于躺着看书等,固然不必绝对反对,可是的确不应该当做正确的姿势。对于一般健康的人来说,如果认真阅读重要的书籍,最好不要躺着。所谓“卧常可以作文”也只能是思索文章的若干要点,或者是病人口授文章的内容而已。三国时代的曹操和唐代的杨炯,虽然都是有杰出才能的,特别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盈川,在儿童时期就被称为神童,这两人可能有独异于常人之处,但是他们卧读的例子也仍然不足为训。 如今青年同学们读书的风气很盛,大家对于读书的姿势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5.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观点?(2分)6.第段加

11、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7.第段讲了什么道理?与下文之间的论证关系如何?(4分)8.第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作用何在?(4分)9.请谈谈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二) 阅读母爱的重量,完成19-23题。(22分)晒旧衣摩 罗要出远门,自然要先去看看母亲。自从十七岁那年,远离家乡去念书,便一直生活在异乡,很少有时间与母亲相伴。每次回家见到那日渐衰老的容颜,都会生起些陌生感,常常不知该说些什么,似乎我离母亲已越来越远。正是盛夏天气。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又拿起一把扇,扇那热气腾腾的杯子,一边说:“累了吧?这么热的天!”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今天在晒

12、旧衣。家里有两只旧木箱,全塞满旧衣裳。每年夏天,母亲都要翻晒一次。我总要批评母亲太爱破烂,那些东西,何不早日毁弃。然而直到现在,母亲这个习惯还是没改。母亲一抱一抱地将旧衣收进屋来,衣服堆里散出热气。我说: “怎么不当垃圾烧掉,晒了几十年了,有什么用?”母亲望望我,那眼神似很委屈,我乃默然。母亲搬过一把木椅,认认真真坐下,像是做着十分重要的事,一件一件整理旧衣。每拿过一件,都要抚弄再三,还常常凝神默想,似乎对这旧衣着迷了。“这是你父亲的西装短裤,”母亲抬起头,这样告诉我, “是他年轻时做的,只穿过两三回。”那件短裤我早已熟悉,以前每年翻晒,母亲都要跟我讲一遍。每次听到,我都犹如看见,一个年轻人,

13、穿着黑色短裤,在田间耕作。“这是你外公送你的小袜子。那年你三岁,我带你去浮梁看外公,回来时,你外公抱着你送我们上车站。到了车站,你赖着不从他怀里下来,我抱了你上车,你就乱哭乱蹦要外公。这时候,你外公一边哭,一边塞给你这双袜子。”外公中年迁居浮梁,相隔几百里,我一生只见过他这一回。“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母亲将那双破烂的小袜子攥在手里,眼睛望着门外,似乎期待着外公的影子突然在门口出现。“那一年,我拿着电报赶到浮梁时,他已经躺在地下,只见一个圆土堆。那边的坟跟我们这边的不同,是圆的。”母亲流了几滴泪,叹着气,又去收拾别的旧衣,一件一件折好,几乎每一件旧物,都有一段故事在里边。母亲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收进箱子,神情很是专注,几乎带着一种虔敬,同时还有一丝欣慰。我忽然想到,母亲每年翻晒旧衣,都是过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她既有失落的痛苦,又有怀旧的慰藉。母亲以这一丝慰藉,装点孤寂的老年。母亲收拾好了,我走上前,将那只箱子搬进房去。吃晚饭时,母亲看了我很久,试探着问我: “你到城里上学那年,穿的那件蓝咔叽褂,还在不?”我说还在。“怎么不拿回家来?”我不再说这有什么用,而是说: “下回带来吧。还有别的几件旧衣,我也一起带回家来。”母亲听了“下回”,别过脸去,似乎黯然神伤,过了一小阵,才喃喃地说: “这回走了,哪知道何时回来。” 我这回出远门,不是一般的出门,的确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临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