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853838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收集了捉泥鳅有关的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师:(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

2、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师: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师: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

3、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师: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1、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师: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

4、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教学目标 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生练习 二、新歌学习 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

5、的情绪。揭题:捉泥鳅 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 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纠正“了”liao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

6、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 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 练习。(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 (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 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 6、音乐游戏:捉泥鳅 三、延伸 表现歌曲 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7、 2、声势训练。 (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肩 (2)为歌曲伴奏并合唱捉泥鳅。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

8、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9、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

10、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师:用这些材料捉泥鳅,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呢? 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 幼:我觉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鳅。 幼:我用毛巾把泥鳅身上的黏液吸掉就好捉了。 师: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塑料手套捉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 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 师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

11、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3.联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 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得很湿。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在湿湿的地板上没有滑倒?谁在帮忙? 幼:我们穿了鞋子。 师:为什么穿了鞋子就不滑了? 幼:因为鞋底有花纹,很粗糙的。 师: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捉泥鳅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得不滑呢? 幼:可以铺些纸板。 幼:放块地毯。 幼:放块厚棉布。 师: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险的,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后想想办法解决吧! 评析 我根据中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

12、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他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

13、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建构起粗糙的材料具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概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科学活动应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正如纲要中说的,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周围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知道之所以探索这个现象,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践背景。 大班儿童科学捉泥鳅教案范文合集大全相关文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