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50850201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起源及形体演变(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的起源及形 体 演 变,第一節,幾種漢字起源說,呂氏春秋:“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淮南子:“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一、倉頡造字,二、結繩說,結繩是一種實物記事的方法。 用結繩輔助記憶,或計數、計日,或記事。 許多民族使用,如秘魯印加人,我國藏族、高山族、獨龍族、傈僳族、瑤族、哈尼族等。,三、八卦說,周易系辭下:“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緯幹鑿度:幹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

2、,水字的古文;巽卦,風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澤字的古文。,四、書畫同源說,英斯賓塞提出,文字起源於圖畫。圖畫也是先民所採用的眾多記事方法的一種。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圖畫記事法存在。,第二節,漢字形體演變,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

3、成體系的文字形式。,甲骨選讀,甲骨文的字形特點,1筆劃纖細,一般為瘦筆,午(杵),大,父,2字形原始,圖畫色彩濃,3字形簡捷,多省略筆劃,鹿,兔,子,甲,4字形未定,異體繁多,坠,逐,何,龟,田,二、金文,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主要青銅器簡介,1烹飪器,鼎,鬲,甗,2盛食器,簋,敦,簠,豆,3酒器,爵,觥,尊,壶,卣,

4、彝,4盛水器,盘,盉,匜,鉴,金文選讀,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垖,赐右史利金,用作旜公宝尊彝。,金文的字形特點,1仍有圖畫色彩,2異體字仍較多,孝,舞,涉,樂,大盂鼎铭文(局部),羊,我,眾,3筆劃圓潤渾實,4字形訛變嚴重,5書寫逐漸整齊,颂壶(局部),线条变得匀称,线条趋于平直,三 戰國古文字,一、戰國古文字材料介紹,1簡牘文字,“簡牘文字”是指古人刻或寫在竹片、木片上的文字。,甲骨文冊與典,壁 中 書 漢武帝 魯恭王 孔鮒 孔安國,汲塚竹書 晉武帝 魏襄王 穆天子傳 竹書紀年,雲夢木牘 前223年 項燕立昌平君為王,青川木牘 為田律 秦武帝 甘茂,包山楚簡 采自

5、馬今洪簡帛發現與研究,湖南沅陵虎溪山漢簡,秦代簡牘,2繒帛文字,指古人寫在絲織品上的文字,也叫“帛書”、“繒書”。,長沙子彈庫楚帛書 1942年 蔡季襄 蔡修渙晚周繒書考證,采自馬今洪簡帛發現與研究,3石刻文字,石 鼓 采自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詛楚文 宋朝 陝西 巫鹹文 亞駝文 大沉厥湫文 秦惠王 楚懷王,4盟書,諸侯國會盟時寫在石片玉片上的誓詞,也叫載書 、玉簡。,說文:“盟,殺牲歃血, 朱盤玉敦,以立牛耳。”,采自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盟書文字與小篆的比較,5璽印文字,指古人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璽,司馬之璽,軍計之璽,上官黑,王間信璽,戰國私印,忠 信,行 吉,戰國箴言吉語印,戰國官印,6貨

6、幣文字,指古時鑄刻在金屬貨幣上的文字。,蟻鼻錢,圓 錢,鏟形幣(布),刀 幣,齊 灋 貨,節 墨 之 灋 貨,7兵器文字,指古人鑄刻在兵器上的文字。,古人用金、銀絲在兵器上鑲嵌的藝術色彩很濃的鳥形篆字叫“鳥蟲書”,也叫“鳥書”、“蟲書”等。,楚 王 孫 漁 之 用 戈,鄭 右 庫 戈,朝 謌 右 庫 工 師 戈,平 阿 右 戈,二、戰國文字的特點,1有地域色彩,戰國文字,秦系文字,六國文字,字形保守,有西周文字的特點。,思想解放,大膽創新。,采自詹鄞鑫漢字說略,2有正俗之分,正體:官方使用的文字形體, 由古文字演變而來, 書寫端莊、形象、規 範。,俗體:用字大眾日常使用的文字形體,由正體省改而

7、來, 書寫簡捷、抽象。,采自詹鄞鑫漢字說略,3省改嚴重,草率怪異,戰國時期,文字日趨大眾化,俗體字普遍流行,而且流行的俗體字,對正體的衝擊很大,致使整個戰國時期的文字,明顯地體現出省改嚴重草率怪異的特點。,四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小篆對漢字的改革,A制定標準字體,廢除異體字,B規範漢字結構,對構字部件進行省改,C改造漢字筆劃,用粗細一致彎曲有弧的線條寫字,變線,弧化,D統一漢字形狀,將漢字統一為站立的長方形,五 漢

8、字的“隸變”,隸變 是指古漢字在秦漢之際由小篆到隸書的演變,也叫“隸定”、“隸古定”。,說文敘:“四曰佐書,即秦隸書”“秦始皇帝 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蔡邕聖皇篇:“程邈刪古立隸文。”,隸書是從事文字抄寫工作的隸人創造的書體。,1隸變的時間與原因,時間:戰國晚期至東漢,秦代的隸書稱“秦隸”, 也叫“古隸”。,睡虎地秦簡:,原因:大量用字 毛筆,漢代的隸書稱“漢隸”,也叫“今隸”。,東漢(特別是漢順帝以後)的隸書,字形非常成熟,隸意極濃,完全擺脫了小篆的影子,是典型的隸書,這種字體舊稱“八分體”,也簡稱“分書”。,馬王堆帛書(局部),居延漢簡(八分書),東漢史晨碑(局部),2隸變的意義,隸變之前的漢字被稱為“古文字”,隸變之後的漢字被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是古漢字的徹底變革。它使漢字完全擺脫了原始漢字的圖畫色彩,變成了表意的書寫符號,漢字從此進入今文字時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