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50846258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水一中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69分)1.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3.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2、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4.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摘要二 各国变法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摘要四 百家争鸣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摧残了先秦文化 加剧了秦王朝与知识阶层的对立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A. B. C. D.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颁行秦律D

3、.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用泥制陶的事实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8.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 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

4、制9.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源头活水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泰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 B. C. D. 10.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B. 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1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这表明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 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

5、诸侯国C. 为我国的长期分裂奠定了基础D.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并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神农本草经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本草纲目13.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 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14.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15.春秋战

6、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老子提出“无为而治”, 墨子宣扬“兼爱”“非攻”,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A. 宇宙时空B. 君主权力C. 社会秩序D. 个人价值16.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7.光武帝刘秀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宫廷,即“事归台阁”,以致使三公有名而无实,光武帝这样做A. 意在推动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B. 规避了

7、功臣干预朝政威胁皇权的危险C. 使其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D. 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效果图2 食用烧烤食品18.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1 制作蒸馍与烙饼A. 江南开发B. 民族交融C. 政权并立 D. 经济重心南移19.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 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20.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8、。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A. 轻徭薄赋B. 虚怀纳谏C. 劝课农桑D. 戒奢从简21.唐朝诗人孟郊在两首诗中描写了自己从失落与悲观到欣喜与得意的心绪变化。与他心绪变化紧密相关的制度是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D. 科举制22.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风貌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9、识”23. 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 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 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 修建大运河B. 隋末农民起义 C. 安史之乱D. 黄巢起义24.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排列正确的是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2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诗中写道:“老骥

10、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理想是A. 发展经济B. 争权夺利C. 打败孙权D. 统一中国。 26.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 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B. 兴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C.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D. 商品交换使用统一货币27.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A. 管仲改革B. 李悝变法C. 商鞅变法D. 吴起变法28.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师,他开创了平民教育。他以极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和对人性的精微体察,创立了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与师道理想。他是谁? A. 老子B. 孔子C. 庄予D. 孟子29.

11、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 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 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米。秦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A. 统一全国思想文化B. 保障皇权独尊C. 加强中央集权一路:D. 促进经济发展3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 绿林赤眉起义B. 陈胜吴广起义C. 黄巾大起义 D. 黄巢大起义31.关于“文景之治”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东汉初年的治世局面 B. 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C. 政府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 D. 其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32.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

12、定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推恩令”C. 郡县制D. 刺史制“332019年夏季以来,某地猪肉市场价格飚升,某地政府迅速从国际市场采购猪肉投放本地市场,以平抑猪肉价格。这一举措相当于汉武帝时采取的:A. 盐铁官营 B. 均输平准 C. 货币官铸 D. 重农抑商34.关于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作品表述正确的是:A.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 上起黄帝下至汉光武帝 D.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35.两汉科技成就突出。其中后来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是: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C. 九章算术 D.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36.魏

13、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国家统一B. 经济重心南移C. 人口迁徙D. 生产技术进步37.据下表可读出的信息有: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民族差异慢慢缩小民族隔阂荡然无存A. B. C. D. 38.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 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

14、了社会繁荣C. 北朝经济发展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 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3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此河”是指:A. 汴河B. 灵渠C. 邗沟D. 大运河40.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A. 重视发展生产B. 扩充国学规模C. 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D. 加强边疆管理4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诗人郭沫若先生对他的评价是“治弘贞观,政启开元”, 请问郭先生如此评价她的依据是:A.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他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C.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 她首创武举和殿试42.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据新唐书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予请以兵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