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0819473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与技术方法,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2,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3,四大板块,旅游 规划理论,经济,人文,规划,环境,第一节,4,四大层面,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第一节,5,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6,1.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2.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第二节,7,市场 竞争,区位理论

2、产生的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之前,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工业化大生产之后,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区位选择的关键性,生产 力低,第二节,8,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第二节,9,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区位理论萌芽时期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政治经济因素 英国 斯秋阿特 (J Steuart) 1767年,“地租和水陆运费对区位的影响” 英国 亚当斯密(A Smith) 1776年,影响因素研究,第二节,10,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古典区位

3、理论时期 (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企业微观研究,“农业生产圈层模型” 德国 杜能(von Thunen),“韦伯工业区位论” 德国 韦伯(Weber),第二节,11,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近代区位理论时期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市场均衡研究,成本最小化,市场最大化,“中心地理论” 德国 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 “市场区位论” 德国 廖什(Losch),第二节,12,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区位理论时期 (20世纪40年代至今),多因素综合研究,经济成本要素,非经济成本要素,以美国库兹涅茨(S.Kuznets)的预测性分析模型为代表,第二节,13,空间结构理论源于区

4、位论,它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是促进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二节,14,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理论。,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内容,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二节,15,2、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 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第二节,16,1.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2.竞争力理论产生的影响 3.竞争力理论在旅

5、游规划中的应用,Competitiveness,竞争力理论,第二节,17,1.竞争力理论的内涵,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的层次,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第二节,18,1.传统经济学家的观点:竞争力=生产要素 2.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最新观点:竞争力=获取更多财富的能力 3.欧洲货币基金会的观点:竞争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观点:竞争力=能够经受国际市场检验的产品 .著名国际竞争力专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竞争力的概念,第二节,19,波特的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机遇,政府,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者,项关与辅助产业,第二节,20,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

6、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竞争力,竞争力的概念,第二节,21,竞争力的“箭行”概念模型,优势 资源,要素,环境,经济 主体,创造,创造,占有,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获得自身利益,市场,第二节,22,竞争力的层次,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宏观 层面,中观 层面,微观 层面,第二节,23,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结构评价方法,第二节,24,定性评价方法,第二节,25,定量评价方法,层 次 分 析 法,德 尔 非 法,选取指标,确立指标权重,建立竞争力 评价体系,

7、比较研究竞争力,第二节,26,结构评价方法,以定量分析评价为基础,雷达图,迅速找到竞争力各要素差距,案例: 福建省区域竞争力结构评价,第二节,27,福建省区域竞争力结构评价图,第二节,28,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 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第二节,29,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Life cycle,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第二节,30,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类型,(二)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第二节,31,(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类型,巴特勒(Butler)模型 普罗格(Pl

8、og)模型 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第二节,32,巴特勒(Butler)模型,1980年巴特勒借用营销学里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tourist life cycle)演变的六个阶段。,巴特勒(Butler)模型,第二节,33,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探索,起步,发展,临界容量,停滞,稳固,复兴,衰落,时间,旅游者数量,第二节,34,巴特勒(Butler)模型的发展历程,第二节,35,接上表:,第二节,36,2.普罗格(Plog)模型,1973年,普洛格从旅游者心理特征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新力图式假说(psychographic),即认为旅游地所处

9、的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者的行为有关。 旅游者按心理类型划分为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自我中间型无类。,第二节,37,3.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双周期: 旅游地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命周期类型,即长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 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周期,它大致等同于上面巴特勒和普罗格所说的旅游地生命周期。 短周期: 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不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它可能完整也可能不完整。在旅游地发展的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第二节,38,起步,发展,中途衰落,复兴,最终衰落,时间,短周期,长周期(不规则

10、曲线),旅游者数量,旅游地声明双周期示意图,短周期要复兴,避免衰落。 长周期预示着在衰落和消 亡之前一定存在着复兴的 可能性。,意义,第二节,39,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预测旅游地的市场规模 2、提供旅游规划调整依据 3、提供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第二节,40,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社会机构和社会关系的科学。旅游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科学,主要研究旅游的动机、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地的影响。真正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旅游社会学,第二节,41,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对 象,

11、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旅游地社会团体,旅游者,经济 互动关系,文化 互动融合,第二节,42,(一)经济互动关系,经济依赖关系,经济合作关系,食、住、行,购,游、娱,经济交换 关系,第二节,43,(二)文化互动融合,第二节,4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流程:,初入 旅游目的地,文化抵触期,文化适应期,中断期,集中 调研阶段,第二次中断,收 尾,田野工作参与考察(ethnography),第二节,45,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是放在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上。旅游人类学则向旅游规

12、划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旅游规划思路,即旅游规划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旅游规划者要从关心旅游地的各利益相关者入手,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在规划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然后再着手提升旅游地的硬件质量。,第二节,46,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规划与 开发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47,见下图,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第二节,48,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第二节,49,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一)

13、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50,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需 求 满 足,环 境 保 护,相互依存,第二节,51,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迄今为止,为大家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Gro Harlen Brundtland)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该概念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应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其次,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破坏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代价。,第二节,

14、52,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Fairness),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共同性原则(Common),需求性原则(Demand),第二节,53,(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Fairness),同代间横向的公平性,代际间纵向的公平性,分配各资源的公平性,第二节,54,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式使用,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55,(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共同性原则(Common),目标的共同性,实现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环境和资源

15、 的共同性,全球联合行动 的同识,第二节,56,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科学论证,有效开发,保护环境,权衡效益,维持公平,注重预防,第二节,57,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网络技术,58,遥感技术,遥感是指利用装载于飞机、卫星等平台上的传感器捕获地面或地下一定深度内的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行识别物体或现象的技术。,遥感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探索旅游资源,提供制图基础,动态规划管理,第三节,59,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

16、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为旅游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构造求知型和互动型导游系统,第三节,60,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 虚拟现实系统就是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硬件技术及软件工具,设计出合理的硬件、软件及交互手段,使参与者能交互式地观察和操纵系统生成的虚拟世界。,虚拟现实系统特征,Immersion 沉浸,Interaction 交互,Imagination 想象,第三节,61,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技术方法。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信息网络技术大量用于市场推广以及市场调查方面,通过网站的建设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在次就不作详细介绍。,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