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50741921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DF 页数:195 大小:77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亲,该文档总共1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说课稿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106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要教 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 即使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也有不同的情形:本 节课主要讲的例 1 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也是这一系列内 容的起始课, 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画 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 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大家都 知道,数学的思想

2、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 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 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 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课树之间的规律, 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2 1、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 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体验学习

3、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规律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 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起到点拨、渗透,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 学生利用画线段图” 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的活动过程,通 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 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

4、 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 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3 (一)、课前铺垫: 我设计了找手指上的数学。 从我们熟悉的手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意在 于先突破教学中的知识点,理解间隔,间隔数,初步感知间隔数与物 体个数的关系, 并且起到规范学生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 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同时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 数学离不开我们 生活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从美化环境和净化化空气的植树活动揭示课题:植树问题。从 而让学生明白植树活动里面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这样设计既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

5、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实 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植树问题中隐藏着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 系,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其实也是生活中一些类似问题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观擦植树的情景,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通过线 段图来理解题意,找到规律,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2、学生汇报,初步建模。 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意识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但教师不要 急于求成,再让学生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把关注焦点聚集到棵数与间隔 4 的关系上来,使学生能轻而易

6、举地发现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 数比植数棵数少 1。并总结: 总长间距 =间隔数 间隔数 1植树棵数 老师这时再提出让学生从其他数据中找规律,从而知道间隔数=总长 间距,为例 1 后面的内容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我利用电教手段,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看表总结规律,既 避免了用语言表达的困难,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起 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使学生豁然开朗。 这时的例 1 我放手让学生尝试 分析,独立列式,交流反馈,明白算理,巩固结论,学生研究成果被 认可,学生也有了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图文并茂,回归生活。 这环节我设计了

7、生活中很多的植树问题,让学生明白了现实生活中与 “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走楼 梯等等。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 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 系,因此,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 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知 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刻感 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5 这环节我安排了三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 包括 填空,选择,应用,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我用课件展 示出图文,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

8、的积极性,解决了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感受了日 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环节我设计了先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再提出植树问题, 为下节课 的继续探究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树:总长间距 =间隔数间隔 + 1= 棵数 1005+1=21(棵) 七、教学效果预设: 我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学生实际, 通 过充分体验,动手操作、课件数形结合的演示,小组合作交流等有效 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 重视了数学思维能力

9、的培养, 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恳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我会虚心的 接受的,在这里先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6 02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 。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 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 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 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 也是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

10、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 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 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 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 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7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 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 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 悟出“两个

11、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 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 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 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 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着眼于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 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 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 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12、,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 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 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 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8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 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

13、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 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 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 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 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 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 得到整 数,因数扩大 100倍,积也就相应扩大100 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 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 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 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

14、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 从而确认相应 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 ”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 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 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 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 活意义与实际意义, 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 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 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 9 欲望与兴趣, 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

15、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 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 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 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 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 不 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 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 时,势必会根据对前 面小数乘以整数, 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 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 以小

16、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 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 有重点的教学找 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 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 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 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 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 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 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 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10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 解, 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 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 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 自己的想法与算法, 通过计算与交流, 学生对小数乘以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