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73512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贝,妈妈陪你慢慢长大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 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 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 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 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 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 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 孩子生下是正常的 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 所以 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是管束严厉 语气不佳 态度生硬 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 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 心情不阳光造成的所以 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 改发火为自重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大家都知道 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

2、压抑 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 所以 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 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 ,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也就是说 不要以为孩子是傻子 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 尽管孩子不懂事 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影响他的自尊心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 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 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 家长心开 孩子自然开心 ,家长有洁癖和强迫症,孩子自然同样。所有神经症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 所以 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 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那样的话 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 这又是加重疾

3、病的一个条件 说白了 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 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 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 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 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 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 自己很难调整过程 这需要带动 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 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 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 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 语气和态度 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 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状 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 ( )患儿的特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搜集资料 我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有一些物理条件惊人的相似 包括: -一般都是公认的 敏感 其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内向的完美

4、性格的宝宝; 通常家长限制较多,有洁癖。-大部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落后于同龄 特别是手 脚 眼的协调能力 比如拍球跳绳等游戏明显玩得不好; -睡眠不好 有的入睡困难 有的睡眠质量低 有的中午抵制午睡; -饮食上偏重于肉食 还有的孩子大量地吃洋快餐和商店卖的经过加工过的制成食品(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 大家比较一下 自己的宝宝是否具有上述特点? 症状的出现一定是以物理条件为基础的( )教养方式 与上述物理条件有关 家庭不自觉地加剧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比如愿意吃肉就多吃吧 不喜欢拍球就算了吧 不睡觉就不睡吧 等等 逐渐积累起来 终于有一天以多发性抽动的形式爆发出来 三 我对儿子的物理调节方法 总结下

5、来 我对孩子进行物理调节的基本思想就是:疏而不是堵 在孩子这段敏感的时期里 尽量避免外界刺激 通过生活上的一些措施尽量帮助孩子调节整个身体和性格的状态 等待或者促进孩子自愈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端正大人的观念 这是最根本的 家里一定要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对孩子的任何抽动症状都要做到“熟视无睹” 这不仅要在表面上做到 而且要在大人的心理上做到 因为这类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察觉 并最终形成心理暗示导致症状加重 另外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努力去控制症状 这是最错误的做法 抽动症本身并不可怕 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延长病程 最后以行为习惯的方式固定下来所以最好家里人专门开一次会 把思想和做法统

6、一下来 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 鼓励孩子多外出和其他孩子玩 多和其他人交流 养成健康开朗的性格 孩子做错事以说服教育为主 避免粗暴地打骂 另外要多带孩子外出亲近大自然 在饮食上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杜绝洋快餐和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避免吃海鲜 巧克力 糖 冷饮 多喝牛奶 另外还可以采取食疗:莲子百合煲粥或者红枣枸杞煲粥 还有猪脑煲汤 对于安神补脑比较好 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多睡 睡觉是治疗神经性疾病最好的方法 增加身体协调性训练 包括拍球 跳绳 走平衡木 打架子鼓 溜冰 羽毛球等等 任何大肌肉群的训练对本病都有好处 注意防止并发症 抽动症极易并发多动症 忧郁症 抑郁症 焦虑症 洁癖等等心理疾病,这类孩

7、子家长往往具有上述严重心理问题。不带孩子到惊险刺激的场所 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症状加重期间最好不看)下面是我儿子发病期间我写给全家的护理要点 请大家参考: 不谈论有关疾病 抽动等话题 也不做任何暗示动作 饮食清淡 不吃煎炸食品 生冷食品 发物 坚决不能吃糖 尽量少吃雪糕 坚决不能看电视和动画片 不听强节奏音乐 不讲恐怖故事 不看恐怖画面 每天坚持 分钟平衡性训练 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单足站立或跳跃 走平衡木 溜冰走直线(脚尖接脚跟)蹦床 踮脚尖走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抽动 尝试分散其注意力 如递给他一个东西 让他帮忙拿杯水等每天吃一碗莲子百合煲粥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 希

8、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了孩子的家庭都会有一种每天就像打仗一样的感受,催着孩子快起床、催着孩子快吃饭、急急忙忙赶着上班激烈的社会竞争、马不停蹄的生活节奏,使人们什么都以“快”字当先,仿佛慢人一步就会损失巨大。最近看了一本孩子,家长陪你慢慢长大 ,触动很大。书里记录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中的亲子故事,是一个每天都在成长着的家长和女儿的寻常故事。作者吴文君用款款深情的文字记述了 17 年来自己陪伴女儿成长的点滴琐事,41 个故事,不仅给家长们提出理念和技巧,更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完整地诠释了作者学习做家长的全部历程,从纠结不安到释放解脱,最后惊觉:做家长需要一生的修行,用正面的语言,灿烂的微笑,积极的心态陪伴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完美的人生。陪伴成长,在孩子遭遇困境与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与支持;放手养育,不随便界定、不限制孩子、不贴标签,不指责不批评任何人,让孩子顺应天性,自然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